(江南曲)〔正宫·塞鸿秋〕庐陵陌上秋
(2025-10-15 14:33:11)分类: 个人诗文 |
乙巳年的庐陵陌上秋,是踩着赣江的潮声来的。入了寒露,这两天又难得下了几阵雨,庐陵的风便添了三分凉。晨起推窗,最先撞见的是檐角垂落的露——不是盛夏那种饱满得能滚成珠的,而是细绒绒的一层,沾在玻璃上,像谁撒了把碎霜,待日头爬过屋顶,才慢慢化在风里,留下一抹清润的凉。
我总爱趁这时候往陌上走。出吉安县城往东南家乡方向去,先是一片接一片的稻畴。乙巳年的稻子熟得晚些,此时穗子还没全黄透,是那种浅金掺着淡绿的颜色。风一吹,千顷稻浪便顺着地势起伏,哗啦啦的声响里,裹着新谷的甜香。田埂边的狗尾草早没了夏日的嫩绿,穗子沉甸甸地垂着,沾了晨露,走过去时裤脚会蹭上细碎的水珠,凉丝丝地贴在腿上,倒叫人清醒得很。偶尔能遇见挎着竹篮的农妇,篮子里装着刚摘的橘子,红得透亮。见我望过去,便笑着递来一个:“尝尝,今年的蜜橘甜哩!”剥开来,橘瓣里的汁水顺着指缝流,甜意里裹着秋阳的暖。
再往深处走,就到了一些古村的地界。村口那棵老樟树该有上百年了吧,枝桠遒劲地向天上伸着,叶子却还没怎么落,只是颜色深了些,像泼了墨的绿绸子,树下的石凳上,常有白发老人坐着,手里摇着蒲扇,说些从前的事。古村的巷子原是青石板铺的,现在变成了水泥路。秋阳透过马头墙的缝隙漏下来,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走在巷子里,脚步声会被水泥板块弹回来,衬得周遭更静。有几户人家的门虚掩着,里头飘出淡淡的炒菜香,偶尔能看见窗台上摆着的吉州窑瓷瓶,瓶里插着两支野菊,黄的、白的,不张扬,却把秋意衬得雅致。我曾站在一座老宅院的檐下,看瓦当滴下的水——那是晨露积在瓦沟里,顺着瓦当的纹路慢慢滴,滴在少有的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倒像时光在这儿走得慢了些。
若赶上傍晚,便往赣江边去。乙巳年的赣江秋潮,比往年少了些汹涌,江水是碧沉沉的,映着西天的晚霞,把水面染成一片橘红。白鹭洲就浮在江中央,洲上的树叶子开始红了,远远望去,像浮在水上的一团火。偶尔有渔舟从洲边划过,船桨搅碎了晚霞的倒影,也搅碎了江面上的宁静,渔人的吆喝声顺着风飘过来,不远不近,刚好落在耳边,待渔舟走远了,江面又慢慢拢起平静,只余下浪头拍着岸边的石头,一声一声,像谁在轻轻敲着鼓。
有一回,我在江边遇见一位守窑的老人,他说吉州窑的传统窑火,在乙巳年的秋天又添了几簇。跟着他往窑址去,远远便看见窑烟,不是浓黑的,是淡淡的青灰色,顺着风往上飘,慢慢融进天边的云里。老人说,这窑火烧了上千年,秋天干燥,烧出的瓷最是莹润,可如今大多改成了电炉烧瓷。我站在窑边,看火苗在窑口跳动,暖光映在脸上,竟忘了风的凉。老人递来一个刚出窑的瓷杯,杯身上绘着秋菊,浅黄的花瓣,嫩黄的蕊,握在手里,还带着窑火的余温,倒叫这秋,多了几分暖意。
乙巳年的庐陵陌上秋,没有北方秋的萧瑟,却有着江南秋的缠绵。它是清润的,是厚重的,是藏在稻浪里、古巷中、江潮间的。走在这样的秋里,连脚步都忍不住慢下来,怕惊了檐下的露,怕扰了巷里的光,怕错过了窑烟里飘着的,那千年的时光。待日头落尽,风里的凉又添了几分,往回走时,衣摆上沾着稻花的香、野菊的淡、还有窑火的暖,这些味道混在一起,便是乙巳年庐陵的秋,是刻在心里,忘不掉的。
今应山西原平市农民散曲社2025年10月份月课作业安排主题家乡的秋天作此曲。敬请大家点评!
【正宫·塞鸿秋】乙巳庐陵陌上秋
赣江波漾金风皱,青原山染丹枫秀。稻畴千顷翻黄绶,橘园万点垂红蔻。砧声随雁远,酒旆邀云逗,庐陵秋满相思豆。
注:〔正宫·塞鸿秋〕是元曲曲牌名,属正宫,亦见于仙吕宫、中吕宫,主要用于元代剧曲、散曲套数及小令。其基本句式为7、7、7、7、5、5、7,全曲七句六韵,押仄声韵且末韵须用去声,第五、六句多作对仗。
曲谱:x平x仄平平去(韵),x平x仄平平去(韵)。x平x仄平平去(韵),x平x仄平平去(韵)。x平x仄平(句,可韵),仄仄平平去(韵),x平x仄平平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