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曲)〔双调·胡十八〕中元祭
(2025-09-07 06:36:45)分类: 个人诗文 |
(长青曲)〔双调·胡十八〕中元祭
文|01一线
时维中元次日,暑气渐收,秋意初临。吾兄弟五家,自四方归乡,聚于故园老宅,谨具香烛纸钱、清酒佳肴果蔬,遥祭先祖亡灵,聊寄缅怀之情。
乡路依旧,草木葱茏。车窗望过,土地荒芜,人烟希疏。不见稻浪翻金,只听蝉鸣渐弱,恍若旧时归乡之景,不会再来。忆昔年少,每至中元,母亲必携吾辈兄弟,于庭院设案,教吾等折纸金船、打冥钱,父亲教吾过皇道,号箱包。言“此乃寄往幽冥之路,先祖得之,可安度寒暑”。彼时稚子心性,唯觉纸火明灭有趣,未解其中哀思。今父母驾鹤各已数载,吾辈亦各立家业,散落四方,唯此祭亲之约,年年不敢忘。
至老宅前,青砖依稀,木门吱呀,一如往昔。哥嫂们早已备妥祭品:素饭三碗,乃母亲生前最教导的白米饭;清酒一壶,是父亲爱喝的米酒;更有纸扎的衣履、房屋,皆按旧时模样糊制,边角处还留着侄辈孩童歪扭的涂鸦。吾家后辈分工,有人清扫庭院,拂去供桌尘埃;有人点燃香烛,青烟袅袅而上;有人铺开纸钱,以朱砂笔圈画冥府字样;有整理祭品,一一摆放整齐;吾则取来笔墨,在黄纸之上,教后辈写下先人祖辈名讳,字迹虽拙,心意拳拳。
待诸事齐备,长兄执香,率吾辈祭拜。香烟缭绕中,恍惚见祖父端坐于堂屋椅上,祖母和母亲在灶台边忙碌,父亲则站在田埂上,挥着锄头唤吾辈归家。“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吾等兄弟五人率后人来看您了。”长兄声音哽咽,泪水滴落在青砖之上。吾辈亦皆垂泪,忆及往昔岁月:父亲教吾等识文断字,寒冬里将吾辈冻红的小手揣进怀中;母亲深夜缝补衣裳,油灯下身影昏黄;父亲奔波劳碌,为一家生计操碎了心。那些寻常日子,如今皆成珍贵回忆,唯有在这祭典之时,方能与双亲隔空对话,诉说思念。
村头纸钱燃起,火光映红吾辈脸庞。纸灰随风而起,飘向远方,似是先人收取祭品的信号。二兄念叨着:“父亲,您生前爱喝酒,今日给您带了您最爱的米酒,您多喝点;母亲,您怕冷,给您糊了棉衣棉裤,您可别冻着;祖父、祖母,家里一切都好,孙辈们都孝顺,您二老放心。”话语朴实,却满含深情。吾辈亦各诉心事:兄弟言及子女学业有成,谈及生意顺遂,说起家中琐事,皆愿先祖知晓如今生活安好,以慰其在天之灵。
祭典既毕,吾辈收拾祭品,立于老宅厅堂良久。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田埂上,与记忆中父亲的身影重叠。嫂子领着后辈们已在屋内备好饭菜,皆是父母亲生前爱吃的家常滋味。席间,吾辈兄弟谈及往昔趣事,时而欢笑,时而落泪,仿佛双亲仍在身旁,与吾辈共享这团圆时刻。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元祭亲,非为迷信,实为缅怀先人之德,传承家族之情。吾辈兄弟五人,虽各在一方,然此祭亲之约,如同纽带,将吾辈紧密相连;先人之德,如同明灯,指引吾辈为人处世,不敢有违。今祭典已毕,谨以此文,告慰先祖亡灵:愿先人在幽冥之地安然无恙,庇佑吾家族人丁兴旺,平安顺遂。
尚飨!
2025年9月6日,乙已中元节次日,祭祀回来,应山西原平散曲社〔双调•胡十八〕月刘练习作此曲。欢迎大家点评!
〔双调•胡十八〕小令兼用。末两三字句,多增为五字句或六字折腰句。
曲谱:曲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去。
纸钱烧,烛光摇。壶载醪,案盘肴。念亲万里隔云宵,风静悄,云语飘。唤亲声,可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