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陵风)吉安化肥厂:岁月深处的记忆与怀念——写给单位部分职工进厂55周年纪念

(2025-07-18 23:41:51)
分类: 个人诗文

(庐陵风)吉安化肥厂:岁月深处的记忆与怀念

——写给单位部分职工进厂55周年纪念

|01一线

在吉安县新城的土地上,有一段被岁月尘封却又熠熠生辉的历史——吉安化肥厂的创业史。它的建厂历史甚至比新城的确立还要早,于1971年正式投产,成为那个时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主要生产农用碳酸氢铵,原料为块煤、空气和水。其诞生,承载着一代人的希望与梦想,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艰苦筹建:梦想起航的地方

55年前的今天,即1970718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命运转折的重要日子。永和、值下、新圩、横江、兴桥、梅塘、俚田、固江等地的人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吃罢早饭,带上简单的日常用品,前往指定地点搭乘前往化肥厂请来的敞篷车。一路上,车子摇摇晃晃,先后在各地接上了新同事,继续向着未知的远方前行。当车子缓缓驶进一条黄土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那便是通往梦想之地——化肥厂的路。然而,到达终点时,眼前只有泥沙路基,厂房尚未映入眼帘。经过一番周折,大家领取了9元钱的饭菜票,随后跟着队伍进入了一个粮食仓库——渡头粮站贮运仓库。那时,也引进了上海、南京来的一部分知青和大学生、工程师。在这里,渡头粮站贮运仓库成为了新工人的第一课堂。哨子声吹响了新生活的号角,大家以军训式的要求入队,被分成一排、二排、三排,开始了一段充满学习与挑战的时光。

每天,激昂的三忠于热潮、毛主席语录的学习以及对政策报纸的研读,成为生活的主调。在那两个月里,大家沉浸在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随后,工种分配完毕,众人各自落入班组,踏上了前往山沟里泰和县化肥厂学习的征程。他们住在农村的房子里,实行三班制交接班,虚心向各自的师傅学习。那时的环境虽然艰苦,每餐的饭菜不是黄豆就是南瓜、偶尔能吃上一顿红烧肉或米粉肉,但大家毫无怨言,一心扑在学习上,每个人都吃得肥胖,充满了干劲。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大家以军事化行动,拉链式队伍步行回家,回到那正在筹建的化肥新厂。此时,家门口擂鼓喧天,爆竹声声,热烈欢迎这些化肥操作工的归来,他们带着知识与希望,即将在家乡的土地上大展宏图。

这年秋天,他们住进了干打垒平房。领导的激励之语仿佛还在耳畔回响:“你们是五小企业急先锋,也是新县城居民第一帮,敦厚镇第一代国企工人,要用大庆铁人精神武装。”在这样的鼓舞下,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厂的建设中。基建工作加速推进,设备紧锣密鼓地进厂,811军工厂安装师傅们顶着烈日在现场主导进行吊装作业。而工人们则凭着在泰和化肥厂的学艺,24小时轮班,不畏艰辛。初见锅炉内熊熊烈火,尽管又累又脏,但年轻的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迎难而上;面对造气熔渣,凭借着智慧与勇气,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辉煌。虽然化肥厂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对技术全面性的要求超乎想象,可这并没有难倒这群充满激情的建设者。

时代发展:辉煌岁月的闪耀

终于,到了开工的日子,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锅炉点火,烘干升压,送汽备用;造气暖炉,升压制气;置换清场,脱硫碳化。燃烧炉内红蓝烈焰交相辉映,振奋着每一个人的心;合成塔里触媒出水的过程被精准把控,彰显着工人们的专业与专注。罗茨机、高压机、循环机日夜不停运转,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奋斗的乐章;脱硫塔、碳化塔、铜洗塔内气液激烈碰撞,进行着神奇的化学反应。随着生产的持续进行,洁白的碳酸氢铵化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运往各个公社村庄,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辉煌的背后,也有着令人痛心的牺牲。罗劲以身殉职,万生中毒离世,他们用生命谱写了化肥厂发展史上悲壮的一页。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阻挡工厂前进的步伐,反而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成功的信念。最终,化工开车一次成功,吉安化肥厂成为了全区学习的榜样,声名远扬。

此后,工厂大干快上,厂风浩荡。日产不断刷新纪录,工厂面貌日益改善。“三改五”、“五升万”等一系列举措稳步推进,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战高温、夺高产,生产事业繁忙而有序。在生产过程中,大家积极探索创新,利用肥皂泡助力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小指标成为了降低煤电消耗的良方。全体干部职工磊落求索,笃志创新,凝聚一心,通过奖金激励等方式,努力学习大庆精神,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那个年代,这不仅是化肥厂的追求,更是全体职工共同的祈望,他们用汗水与智慧,让化肥厂在岁月的磨砺中熠熠生辉。单位曾几度荣获江西省石油化工厅、吉安地区和吉安县政府部门授予的先进单位。从这里走出了诸如齐景玉、谢维陶、石仲英一个个事业能人,他们后来担任了吉安地区(后来撤区改市)政府部门和吉安政府、县委、后来的市委一把手。化肥厂还为吉安县后续工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

我的经历:青春在这里绽放

1986810日,不满21岁的我,响应时代召唤,江西工业大学毕业后参与家乡工业建设。经吉安地区和吉安县人事局、教育局和经委介绍,分配到了这家充满传奇色彩的化肥厂上班。初入工厂,我先后在设备技术科、生产调度科、总工程师办公室和新产品开发办从事技术管理兼团组织工作。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给我在办公楼分配了一间温馨的房子,房间里配备了一张五斗桌、一把坐下去舒适无比的藤椅以及一张带有蚊帐架的木板床。办公室里,热情的领导和同事们让我迅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还有一位上海籍的阿拉沈氏描图员与我默契协作,对接我设计的图纸。那段时间,办公桌、绘图板、简易的晒图装置对我来说都充满了亲切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十分满足,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

从此,我便与书和图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常常下到车间,处理设备故障、进行测绘计算,设计各种设备与零部件。同时,参与外协加工、修复与翻新废弃的管道阀门、改造装备、改装流水生产线,在生产现场深入了解和熟悉掌握化肥生产工艺。在资料室里,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大量的图纸、设计手册和技术改造项目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我还常常随同各级领导考察项目、交流经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技术员逐步成长起来。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精心绘制出了工厂现行化肥生产工艺流程与装备图,详细地按流程写下每个工段、每个工序岗位的工艺控制与设备安全操作要点,编制了全厂无泄漏网络控制方案。那厚厚的几本笔记,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也为我后来参与负责项目技改、产品创优、创建无泄漏工厂、产品开发研究,以及参与负责地方、行业组织的生产工艺、设备、安全、双增双节和锅炉房检查评比各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一年后的1987年,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又过了两年,我成为了一名生产调度,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我也更加坚定了为工厂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1987年、1988年和1989年,我因在创建无泄漏工厂过程中取得的小改小革成果,以及成功开发江西省新产品叶绿露功能液肥生产、成功协助吉安县农资公司创建了复合肥厂,并使其在当年取得赢利80万元的效益,除了两度荣获厂先进工作者、吉安县团委优秀团干部、而被连年授予吉安地区和江西省青工双增双节先进个人称号。在化肥厂的这段经历,让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掌握了工厂生产流程与装备、安全、设备、工艺、质量、计量、网络、信息等方面的技术,以及标准化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在这里,我学会了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与把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资源,合理转换厂情与基本法则,将技术与管理、文字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运用到为企业服务中。5年后,我顺利晋升为一名工程师,完成了人生追求的一个重要旅程。19913月,我接受组织安排,调往卷烟厂参与筹建,从此开启了烟草企业工作的新征程,但在化肥厂的这段青春岁月,永远是我心中最宝贵的回忆。

时代浪潮:兴衰变迁的感慨

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不可阻挡。在七十年代,五小企业蓬勃发展,吉安化肥厂也在这股浪潮中崭露头角;八十年代,乡企兴盛,化肥厂依然凭借自身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到了九十年代,改革的蓬勃席卷而来,民族工业积弱的问题逐渐凸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地方国企的转轨,让众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吉安化肥厂也未能幸免,众多职工不得不面临待岗的困境。曾经热闹非凡、充满生机的化肥厂,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面对生活的困境,职工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带着儿女,起早贪黑地摆摊经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维持着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默默付出,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心中感慨世事的沧桑巨变。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化肥厂职工之间的真情与友情却从未褪色。在干群之间,大家摒弃了庸俗的等级观念;在工友之间,那份纯粹的同事关系依然如初。同车间、同宿舍的人们,情谊如同兄弟姊妹一般深厚,这份情谊成为了大家在艰难岁月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珍藏。

人生就是这样,小时候,母亲在哪,家就在哪儿。成家后,妻子在哪,家就在哪儿。以后老了,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儿。这就是我们平凡人的生活。而个人的事业,你的单位或创业在哪,事业就在那,只是不见过往匆匆的影子。我曾经回去过几次化肥厂,迈开沉重的脚步,想起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句话多让人心怀美好!而自己呢?年华在渐渐老去,生命的日子也一天天短去。惊叹人们在一起时相守太短,而相思太长。2012108,周晓震同事来烟厂寻我,我即刻联系上了周卫华,我们一同去寻访了曾经工作的化肥厂。从前的同事的到来,大家都显得欢愉,我的脸上也挂着微笑,谁都珍惜这难得的一聚,还有谁不希望融入到从前同事小聚快乐的场景中去呢?很多时候,一闪念的忧伤过后,便是对生活的热爱。当时,我又重新燃起一点希望,电话邀请并等待那天没有来参加的另一位朱姓同事的到来。而一些故人的沧桑又能唤起我的些许情怀。任何时候我都打心眼里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活得健康开心。而不希望听到人生的遗憾与悔恨!天涯共此时,明日花又开。我们虽说告别了那段难忘的化肥厂岁月,但从未忘记在那里种下的一份份友情。如今,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当年看着长大的子弟少年后生们,他们一个个都考进了理想的大学。如今,他们同父辈一样努力拼搏,有的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主力军,有的甚至走出国门,开辟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在此,我也一并祝福他们,愿他们的未来充满光明。

现在又隔了许久,总在盼望故地重游,心下发现那里有点陌生了,感觉成为了一种遥远的回忆。

故地重游:青春不再的缅怀

怀旧和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便如汹涌的潮水,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当我与化肥厂的同事们相聚,往昔的点点滴滴总是我们最常谈论的话题,也时常勾起我们故地重游的念头。回想起初入社会时,我满腔的热情被周围同样热情的同事们所浸染。那时的同事们为人朴实,工作踏实,虽然表面上看上班较为悠闲,但化肥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必须时刻严阵以待。在化肥厂工作的将近六年时间里,企业几乎年年荣获江西省石油化工厅先进企业的称号,由于企业效益好,我们的工资收入和奖金也相应增加,成为了当时国企中的佼佼者。每天工作结束后,我们时常会被同事邀请去家中做客,倾听彼此对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感受,我也会辅导后生们的功课,或者邀上几个同伴去漫步县城的街道。化肥厂的篮球场地,留下了我们当年矫健的身影;逢年过节,我们与亲友同事共度美好时光,那些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如今,同事们大多已经步入退休年龄,最早的一批员工都到了近80岁的高龄,只有少数人因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小氮肥厂的纷纷下马和倒闭,不得不开始再创业,或加入外出打工的热潮。可以想象,这部分同事的工作和生活有多么艰苦,曾经化肥厂的辉煌已不再被人们津津乐道。现在每次偶然遇到化肥厂的同事,大家最难忘的依然是过去那段美好的时光。岁月不饶人,我们都已不再年轻,分别时难免会留下些许酸楚。而我,也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现在也从央企退休,陪伴我的三个孙儿孙女。记得2012108日那天,两位周姓的同事造访我,当时,我还值中年,带着一丝怀念,我们上午开车故地重游了当年工作的化肥厂,试图找回当年青春过往的一些感觉。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深感遗憾,昔日火爆的企业现已变成了一块新型生活休闲住宅小区。除了剩存生活区1984年建造的两栋住宅和早些时候建住的两栋矮屋以外,再也找不到当年工厂的影子。我们只能凭着记忆,指着一处一处的地方,回忆往昔。上游这块曾经是我们的办公大楼,这里是礼堂、职工食堂、澡堂、职工小卖部、门诊所、操场和单职工住宅以及双职工家属生活住宅小区。那里从前是一大块菜园。下游则是生产区的煤棚、锅炉房、造气、脱硫、压缩机、循环、合成、变换,精炼、碳化、离心和包装工段,那里是化肥成品堆放的地方。围墙后面不远,静静地流淌着的禾河,化肥生产的水源就出自这条母亲河。回忆当年一年一度热火朝天的设备大检修和日夜奋战争夺安全高产的情景,我们的心情依然波澜壮阔;而对于当时吉安县农资部门只派一个小职员坐在生产区门岗盖章就能赚钱的事情,心中还真有点不是滋味。

岁月如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那些过往就像少年时兜里的糖,甜蜜而美好。我们回忆着过往美好的青春年少,那些静静流逝的时光已经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别了,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化肥厂;别了,我们曾经的青春过往。都说时光不饶人,人们总是希望能留住青春,期望能常年生活在现实的快乐与幸福之中。可事实上,人们又不能不回忆过往,只是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过往罢了。其实人们难以忘却过去,生活的文字也大多在记忆过去岁月的东西,以史为鉴,而我也在这岁月的长河中渐渐变老。

友情不忘,心情依然爽朗

今天,早晨的霞光依然灿烂无比,早晨的露珠依然晶莹无比,早晨的鲜花依然美丽无比,早晨的空气依然新鲜无比,早晨的心情依然舒畅无比。四季的田野依旧在,满天的星斗依旧在,但是,当年我们的化肥厂已然不在了。曾经企业的红红火火、硕果累累,如今已成为回忆。很怀念那时的人们,那时的景象。如今的伤逝不堪回首。化肥厂对我来说,充满了幸福与美好的回忆:那里,我步入社会,在事业上不断成长;那里,我努力发挥所学,实现自身价值;那里,我长大成人后,与同伴好友彻夜长谈未来。也是那里,是我青春萌动携侣散步的地方;是与妻子携手白手起家生养孩子的地方。化肥厂那个地方,储藏了我太多的情感与青春时光。如今那段波澜壮阔的日子已经过去,秋天的这个地方在我眼里多了一份安详静谧。过去,我们并不迷茫,现在,我们仍在日思进取。我们憎恨和鄙视那些社会暗流,我们也在时刻警示与安慰自己。生命的长河中其实吃点大亏小亏也无妨,关键是你还在,我还在,我们就还是共和国的建设者。因为只有幸存者,才能成为建设者,因为只有幸存者,才能享受时代红利。我更加相信,那条沾满干爹气息的皮鞭和那部带着疯狂零件的时间机,会是黑暗者招受报应的开始。

世事难以意料,白天还是阳光灿烂,傍晚转眼阵雨飞窗。在化肥厂群里,看到曾大权老同志分享他们相聚言欢的视频,心里满满的都是滋味。

禾河水悠悠流淌,岁月未改的清波里,仍荡漾着化肥厂的回响。就像汨罗江承载着对屈原的追思,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也默默浸透着我们对那段岁月的怀念。55年前,化肥厂立于河畔,后来近400的职工将满腔赤诚化作了那个时代的化工与农业生产。当年化肥厂的厂房虽已消散在时光里,但那些在锅炉烈焰旁挥洒的汗水、在机器轰鸣中坚守的身影、在艰难岁月里传递的情谊,早已如同屈原的《离骚》一般,镌刻在我们这代人的生命记忆里。那曾经运往乡村的洁白化肥,是我们对土地的赤诚;那工地上震天的号子,是我们对事业的执着。如今,同事相聚时的欢声笑语,如同端午的粽香,传递着对过往的珍视。化肥厂虽已远去,但它所孕育的奋斗精神与纯粹情谊,早已化作我们生命长河中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着往后的岁月,如同屈原的家国情怀,永远在时光里闪耀。

傍晚,送走三个孙儿孙女,面临雨水临窗和临屏化肥厂同事聚会的视频,作此篇,并以一支散曲小令平复此刻心情。

 

【仙吕•忆王孙】写给化肥厂部分职工进厂55周年纪念

露风怀土演初寻,仓库军声集信心,建厂往来三驾轮。忆光阴,拜师倚军工土建云。

誓言坚垒比真金,蒸汽锅炉开庆春,道法抚躬追梦人。汗沾巾,汽炉稳升压鼓干群。

碳酸氢铵保乡村,机器轰鸣高效吟,月奖勉劳精炼云。忆师恩,技三塔合成载誉门。

浪潮昔改感浮沉,朝露夕风繁竞奔,故友每逢霜鬓纭。笑谈频,岁华晚来歌隐傍今。

步河回首指新村,着地无踪寻旧痕,过往抚今昨梦魂。泪盈樽,卌延五年情感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