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风)〔越调·天净沙〕参观汤显祖纪念馆
(2025-07-07 07:26:54)分类: 个人诗文 |
文|01一线
2025年7月5日上午,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大地上,给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抚州,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这次随江西省散曲研究会庆祝建党104周年红色后龚之旅返程之际,我们怀揣着对戏曲文化的热爱与对汤显祖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踏入了纪念馆的大门,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汤显祖纪念馆,宛如一颗镶嵌在抚州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静静诉说着这位明代伟大戏剧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的传奇一生。它坐落于抚州市南郊却家山,占地面积达180亩,于1995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为更好地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2013年,当地市委、市政府投资六千余万元对汤显祖纪念馆进行改造提升,并把该项工程纳入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2016年竣工。整个纪念馆由四梦村、娱乐村、度假村组成,其中四梦村以纪念性设施为主,重现了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诸多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纪念馆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主要有综合展馆玉茗堂、清远楼、牡丹亭、碑廊等二十余处景点。其中,玉茗堂展厅布展凝聚了国内数十位汤学专家心血,采用了360度全景投影、幻影成像、场景还原、大屏幕影像互动等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完整展示了汤显祖波澜起伏的一生和其不朽的传世戏剧。这让更多的人走进抚州,走近汤显祖,了解这位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也是汤翁故里对先贤最好的纪念。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的庭院。庭院中央,一尊白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汤显祖全身像庄严肃穆地矗立着。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而又坚定,仿佛正凝视着世间的芸芸众生,思考着人生的真谛。在他的像前,一簇簇白茶花(玉茗花)环绕簇拥,它们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寓意着汤显祖高洁的品行如同这白茶花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纯净与芬芳,与日月同辉。
雕像的身后,是一组“四梦”故事浮雕群。这些浮雕栩栩如生,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生动地展现了《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中的经典场景。我们缓缓走近,仔细端详着每一幅浮雕,仿佛看到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在《牡丹亭》的浮雕前,我看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在牡丹亭畔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浪漫场景,他们的爱情跨越了生死,令人动容。那细腻的雕刻工艺,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对汤显祖笔下那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沿着庭院的小径前行,我来到了主展厅清远楼。这是一座仿明建筑的两层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之美。一楼展厅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照片、文字资料以及实物展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汤显祖正直而坎坷的一生,以及他那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临川四梦”。在这里,我了解到汤显祖少年颖异,弱冠便有文名,然而在科举之路上却历经波折。他因不附权势,忤逆首辅张居正而屡试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才中进士。此后,他在官场中任职,却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性格,敢于揭露时弊。万历十九年,他为揭露朝政腐败,上《论辅臣科臣疏》,却因此遭贬。在浙江遂昌知县任上,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纵囚观灯,留下了许多清廉佳话,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但终因朝政败坏,素志难伸,于1598年弃官还乡。辞官后,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词曲创作中,著有《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优美典雅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四百年来盛演不衰,扬名海外。
在展厅中,我还看到了一些珍贵的藏品,如《文昌汤氏宗谱》。这本宗谱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修,系木活字本,线装七册,完整清晰,全谱合装于一只精美谱箱,谱箱前部刻有“文昌汤氏宗谱”。它不仅是汤氏家族的历史记录,更是研究汤显祖家族背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此外,展厅里还陈列着一些与汤显祖相关的古籍善本、书画作品以及古代戏曲演出的道具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戏曲繁荣的时代。
登上清远楼的二楼,便是戏剧舞台——四梦台。据说这里经常上演汤翁的“四梦”折子戏,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盛宴。可惜今天没有演出,但当我站在这空旷的舞台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丝竹之声在耳边响起,看到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演绎着一出出动人的故事。我不禁想象着当年汤显祖的作品在这里首演时,台下观众们如痴如醉的场景,那该是怎样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啊!
从清远楼出来,我们漫步在四梦村的小径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去游历周围景点。此时正值仲夏,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繁茂,为我遮挡住了炽热的阳光,送来阵阵清凉。此时,我只能根据讲解员的解说去追溯。小径两旁,是一处处根据“临川四梦”中的场景而建造的园林景观,它们将戏曲文化与园林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这里有“三生桥”。桥上有亭,名为“梦亭”。汤显祖有诗“牡丹亭畔三生路”,这座桥便寓意着爱情的坚贞不渝。站在桥上,人们仿佛看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遇,携手走过这座桥,许下了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誓言。桥下,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偶尔还会泛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过了“三生桥”,便是“四梦广场”。广场上,南柯梦境、紫钗合壁、牡丹郁馥、邯郸古道等四座门楼分别代表着汤显祖的“四梦”。门楼里别有洞天,演绎着四梦戏剧中描述的情景。在“牡丹郁馥”门楼内,建有一座牡丹亭。这座亭子外形别致,飞檐翘角,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雕像相依而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前面在展厅里看到的这尊雕像,让我不禁想起了《牡丹亭》中那经典的唱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是那么的热烈、执着,他们为了爱情,不惜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甚至可以跨越生死的界限。这种对爱情的极致追求,让我深受感动。在牡丹亭的周围,据说种植着许多牡丹,每当花期,牡丹花开得娇艳欲滴,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仿佛是在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而欢呼喝彩。
牡丹亭之后有“胜业坊”。这是《紫钗记》中的场景之一,它的后面还有四幅照壁,分别是坠钗、别钗、思钗、圆钗,讲述了陇西才子李益与霍小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元霄灯市,李益拾得小玉遗失的紫玉钗一枚,两人一见钟情,顺利完婚。然而,李益高中状元后,却遭到霸掌朝纲的卢太尉的刁难,被迫与小玉分离。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两人最终在黄衫客的帮助下得以团圆。在之前展厅里看着的这些照壁,让我仿佛看到了李益与小玉之间那曲折动人的爱情历程,也感受到了汤显祖对人间真情的赞美与歌颂。
再有“破茧山房”。这座山房造型古朴,周围绿树环绕,环境清幽。它象征着汤显祖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折与磨难后,终于破茧成蝶,在戏曲创作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说在山房里面陈列着一些汤显祖的手稿、书画作品以及研究他的学术著作等。这回要是有时间,我会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油然而生对汤显祖的敬佩之情。他一生坎坷,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用手中的笔书写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次虽然没能游览四梦村,但据了解,那里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瑶台、壁照、半亭、毓霭池等。每一处景点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紧密相连,可以通过欣赏美景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
除了欣赏馆内的建筑和景观,我还注意到了纪念馆内的一些特色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汤翁作品内容,纪念馆会在双休日、黄金周不定期开展“寻宝寻乐、游园猜谜、上山猎‘虎’”等让游客喜闻乐见的节目,让游客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汤显祖的文化遗产,达到娱教于乐的目的。
不知不觉,渐近中午,阳光变得越发炽热起来。但我却丝毫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觉得意犹未尽。这次参观汤显祖纪念馆,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汤显祖这位文学巨匠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不仅领略到了他那卓越的艺术成就,更感受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临川四梦”,不仅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对人性、爱情、社会现实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走出纪念馆的大门,我回头望去,那古朴典雅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我知道,这次参观只是我对汤显祖文化探索的一个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他的作品,感受他那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我相信,汤显祖的文化遗产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他的世界,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越调·天净沙】参观汤显祖纪念馆
雕梁画栋罗陈,临川梦影犹存。四梦传奇细品,丹亭探信,墨香犹绕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