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味)曲咏登龙粉芋:吉安县土特产瑰宝
(2025-06-27 00:43:26)分类: 个人诗文 |
文|01一线
在赣江中吉安县的西南部,有一片钟灵毓秀之地——登龙乡。这里山水相依,土壤肥沃,孕育出了一种闻名遐迩的特产——登龙芋头。它不仅是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与独特地域风情的珍贵农产品。2011年12月20日,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吉安县一张闪耀的农业名片。
悠悠岁月中的芋头印记
登龙芋头的种植历史,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可追溯至遥远的元朝。彼时,当地汉人为推翻元人统治,在农历八月十五夜发动起义。起义成功后,人们怀着对胜利的喜悦与对先辈的敬意,将当晚获得敌人的头颅祭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出于对和平的珍视以及文化的传承演变,每当中秋节来临之际,当地人为纪念这段波澜壮阔的故事,改用芋头祭月,这一习俗便代代相传,沿用至今,为登龙芋头赋予了一层神秘而庄重的文化色彩。
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登龙粉芋迎来了它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因其卓越的品质,被选为贡品进入皇宫,一跃成为宫廷中的一道佳肴,从此得名“登龙粉芋”,声名远扬。当时便有诗作赞誉:“粉芋极品有清江,羊脂凝雪碧玉常;入口滑嫩不胜嚼,八月十五合雅堂。”“登龙缘何载誉多,沸汤翻滚沉底层,出水粉芋色未改,滋身健体传金科。”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出登龙粉芋的独特魅力,让人对其美味浮想联翩。
自然雕琢的独特风姿
登龙粉芋属天南星科,是多年生块茎植物。其植株形态优美,株高100厘米左右,叶片碧绿如翡翠,在阳光下闪烁着生机;叶柄则呈鲜艳的红色,宛如红色的绸带,为植株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发达而粗壮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地,为芋头的生长汲取着丰富的养分。
而其果实在外形上别具一格。芋子呈莲花状簇拥在母芋周围,排列有序,仿佛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母芋单个相对较小,芋子数量较多且稍小,大小均匀,形状偏圆,给人一种圆润可爱之感。芋芽呈现出独特的红色,表面润泽光亮,仿佛被大自然涂抹了一层薄薄的蜡质,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芋体上具有红白相间的花纹,犹如天然的水墨画,极具观赏价值。
当你品尝登龙粉芋时,更会被其独特的口感所折服。内质洁白如雪,细嫩无比,放入口中,口感润滑、细腻,仿佛丝绸般在舌尖轻轻滑过,既没有普通芋头的粗糙感,也不会过于软烂,那种恰到好处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从营养成分来看,登龙粉芋的蛋白质含量在2.05%-2.18%之间,相较于其他芋头1.53%-2.2%的含量更为突出,这使得它在营养层面更胜一筹;而淀粉含量为12.3%-15.4%,较其他芋头15-19%偏低,这一特性使得食用登龙粉芋后,不会像食用其他芋头那样容易产生胃胀返酸的不适感,即使多吃一些也无负担。此外,它还含有果糖0.31%-0.38%、葡萄糖0.68%-0.81%、蔗糖1.05%-1.21%,这些糖类物质赋予了登龙粉芋独特的甘香味道,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大自然的甜蜜馈赠。
天赐宝地育佳芋
吉安县登龙乡境内地貌丰富多样,低山、浅丘、平原相互交织,其中以平原浅丘为主。这里属江堰自流灌溉区,水利设施完备,能排能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而土壤条件更是登龙粉芋生长的关键因素,全乡90%的土壤为粘壤土,这种土壤质地细腻,保水保肥能力强,且富含矿物质,为登龙粉芋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养分来源,是孕育登龙粉芋独特品质的天然温床。
登龙乡还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水资源,境内星斗下、土塘、梁塘三座小(二)水库宛如三颗璀璨的明珠,总库容达10 万立方米,清澈的库水如乳汁般自流灌溉着农田,为登龙粉芋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同时,这里的地下水资源也十分充沛,水质为软水,常年水温维持在 16左右,无色、无味、无臭,水质纯净无污染。这样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在为粉芋生长提供稳定水源的同时,也参与到粉芋独特品质的塑造过程中,从水源层面奠定了登龙粉芋高品质的基础。
这里属内陆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宛如大自然精心调试的温室。年平均气温在16.8,最热月平均气温32.8(7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8(1月份),全年无霜期为275—289 天,为粉芋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与适宜的温度条件。年平均日照为1246.5小时,相对湿度89.4%,充足的光照与适宜的湿度,使得粉芋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从而孕育出其独特的口感与品质。这种温和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环境,仿佛是大自然为登龙粉芋量身定制的生长环境,是登龙粉芋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环境保障。
产业发展新征程
2011年,登龙粉芋保护规模达200公顷,产量6000吨。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地方特产,政府与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登龙粉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从政策层面为登龙粉芋的发展保驾护航。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登龙粉芋的品牌知名度,更为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6年初,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登龙乡农技站积极响应号召,为巷口村委会的54个农户(其中51户贫困户)共183 人,注册成立了登龙巷口香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登龙粉芋产业发展的道路。它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通过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服务,解决了农户们种植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与生产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登龙粉芋的整体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到了2017年,登龙粉芋的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发展势头迅猛。其中,登龙乡的清江村委田东村更是建成了规模100余亩的连片种植基地,成为登龙粉芋产业发展的一个示范窗口。该基地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引进优良品种,严格控制种植密度、施肥量与病虫害防治,确保了粉芋的产量与质量。在良好的种植条件与科学管理下,该基地年产量可达250吨,为登龙粉芋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登龙粉芋已辐射清江、庙前、朗石等多个村庄,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登龙乡也因此赢得了“粉芋之乡”的美称,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攀升。
随着登龙粉芋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将登龙粉芋加工成芋泥、芋粉、芋圆等多种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例如,将新鲜的登龙粉芋蒸熟后,经过精细研磨制成芋泥,可用于制作甜品馅料、奶茶配料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将芋粉制作成芋圆,在市场上也十分畅销。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将登龙粉芋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品尝到这一美味。同时,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登龙粉芋种植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芋头采集,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登龙粉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登龙芋头的饮食文化
在吉安县及周边地区,登龙芋头早已深深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之中,成为逢年过节、喜庆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必备菜肴。无论是阖家团圆的春节,还是象征着团圆的中秋节,餐桌上总少不了登龙芋头的身影,意味来年发“玉财”。只要挑选得好,蒸煮时间到位,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天堂产品。和水果相反,体积大小相同的情况,选重量轻的。芋头重量越轻,代表水分越少,越粉糯。不管是蒸、炒、炸,芋头的味道都是极好的。比如,它可以清蒸,原汁原味,保留了芋头的粉糯香甜,入口即化,让人们品尝到最纯粹的自然味道;也可以红烧,色泽红亮,味道浓郁,软糯中带有一丝嚼劲,为节日的餐桌增添一份浓郁的氛围;还可以用来炖汤,汤汁浓郁,芋香四溢,温暖着人们的身心。
在当地的传统宴席上,登龙芋头更是有着独特的地位。例如在婚宴上,一道精心烹制的粉蒸芋头,寓意着新人的生活蒸蒸日上,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多少年来,粉蒸芋头这道佳肴,成为了招待亲朋好友的惯点之菜。而在日常生活中,当地人也经常用登龙芋头制作各种家常美食,如,我小时候经常吃到的芋头粥,将芋头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熬煮,煮出的粥香气扑鼻,软糯可口,是早餐的绝佳选择;还有芋头饼,将芋头蒸熟后捣成泥,加入面粉、糖等制成饼状,煎至两面金黄,外酥里嫩,香甜可口,成为老少皆宜的点心。这些美食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生活,更传承着登龙芋头的饮食文化,让这份独特的味道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
未来展望
登龙粉芋比广西桂林荔浦市的荔浦芋头出名更早,只是藏在故土少有外人知道。适逢互联网时代,终于可以让人揭开这道神秘面纱,让其来到更多世人的餐桌面前。展望未来,登龙芋头产业前景广阔。在品牌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美食节等活动,提升登龙芋头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这一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产业发展上,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芋头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加大对芋头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开发更多新颖、美味、营养的芋头制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产业融合方面,将深化乡村旅游与芋头产业的结合,打造更多以芋头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如芋头文化博物馆、芋头美食节等,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登龙芋头的历史文化与种植过程,品尝到各种美味的芋头美食,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突破。相信在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登龙芋头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吉安县的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愿芋头不再“屈居”土豆、红薯之下。在它们之间,我偏爱粉芋。今以〔越调•酒旗儿〕一曲歌之。欢迎大家点评!
【越调•酒旗儿】吉安县登龙粉芋
元代传奇烙,进贡有清著。青叶红芽粉荔罗,积玉凝脂糯。沃野登龙玉梭,窃活水若,润得佳肴芋香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