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曲咏江左永和我的家乡
(2025-04-29 10:02:01)分类: 旅游天地 |
文|01一线
江左永和,自带江南烟雨的韵致,仿佛是从泛黄的线装书里走出来的名字。永和,当年,徐霞客顺赣江而下手指梦幻的地方。它是吉州窑的故土,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与生活的温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永和中学求学时,总爱穿梭在永和的老街上。窑坯瓦或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光滑,每走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老街两旁的店铺,木门板上还留着被时光啃噬的痕迹,斑驳中透着古朴。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泡一壶清茶,谈天说地,茶香与方言交织,氤氲出浓浓的烟火气息。而最令我着迷的,当属吉州窑。
远远望去,窑址上的龙窑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静默地诉说着千年的窑火传奇。走进窑厂,空气中弥漫着陶泥与烟火混合的独特气息。制陶师傅们专注的神情,手中灵动的陶泥,在拉坯机的旋转下渐渐成型,那是传承了千年的技艺,也是匠人们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窑火熊熊,烧制出的黑釉瓷,那变幻莫测的窑变,仿佛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凝固在了小小的瓷器之上。木叶天目盏里,一片金黄的树叶在漆黑的釉面中舒展,宛如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神秘而迷人。这些瓷器,不仅是家乡的名片,更是承载着无数永和人记忆与情感的载体。
春日里,永和的田野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油菜花灿烂地绽放,金黄一片,与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白墙黑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我和同学们在田埂上奔跑,追逐着蝴蝶,笑声回荡在乡间。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听着微风拂过油菜花的沙沙声,感受着大自然最纯粹的美好。
夏日的傍晚,赣江边成了人们消暑的好去处。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撒了一河的碎金。大人们在江边散步、聊天,我们则在浅水区掰木皮嬉戏玩耍,江水清凉,洗去了一天的燥热。江面上偶尔有渔船驶过,渔夫摇着橹,哼着小调,那悠然自得的模样,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随着岁月的流逝,家乡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的街道、新的建筑不断涌现,宋街让我回味着曾经三市六街的繁华,吉州窑的窑火复现旺盛,老街上的茶馆依然热闹。古老的吉州窑制瓷、吉州点茶、永和豆腐等传统工艺与现代的气息相互交融,让永和既保留着历史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离开家乡在城里,每当夜深人静,或偶尔回乡,思绪总会飘回到江左永和。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吉州窑、东昌井、苏黄会、堆花酒以及本觉寺塔、佛姥墓、辅顺庙、清都观台、东坡井、金钱池、丞相读书台、欧阳监丞祠、柳监镇祠、秀水沟、绿野坊、金凤桥、莲池街、秋月寒江亭和凤冈精舍“东昌十五景”留在这里的故事,这些古迹名胜历数千年,由于天灾兵祸,这些景观大多数已经荡然无存,有的仅存遗迹。只有24个吉州窑窑包遗址等,如冈似阜的古窑包错落有致相嵌在镇旁的田野上,用万古不化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古镇昔日的辉煌。吉州窑遗址和博物馆吸引越来越多外来游客前往永和镇一睹吉州窑遗址的风采。想起老街茶馆里的茶香,想起田野间的欢声笑语,心中便涌起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江左永和,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我的根,是我心中永远的归宿,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土地给予我的一切,它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琢磨来着,作曲寄托:
【中吕?满庭芳】曲咏江左永和我的家乡
宋时韵袅,吉州茶暖,窑火烟飘。龙窑卧守千年吊,釉变奇陶。瓷器浪花金漫妙,赣江浮舟玉轻摇。木叶天目中华妙,远销至宝,征梦此中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