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曲)〔仙吕·寄生草〕庐陵永和元宵赣堤春行
(2025-02-25 20:26:11)分类: 个人诗文 |
(庐陵曲)〔仙吕·寄生草〕庐陵永和元宵赣堤春行
永和镇是南方民窑的代表吉州窑所在地。东汉末年属东吴领地,孙策置东昌县治所于此。又过了五六百年,因陶瓷业的兴盛,永和镇日渐繁荣。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创烧于晚唐、五代,这时期永和镇归属吉州管辖,因而命名为“吉州窑”。北宋永和镇人舒翁、舒娇是著名的陶瓷家。
据《东昌志》记载,“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1800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永和曾为庐陵郡东昌县治而开埠。南齐朝,又辟为焦度将军的封邑。自古以来,“民聚其地,耕且陶焉”。
永和镇,唐开匡仙祠。真华山南山与娑罗山庐冈靠赣江,分布有本觉、智度、古佛和宝寿等寺。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千年古刹、九层36米高的本觉寺塔塔顶为黑釉葫芦,历经千年风霜,见证了永和古镇和吉州窑从唐末、五代的兴起至宋代“六街三市”空前的盛况。它巍峨高耸,古朴典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观光。北宋文学家苏轼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名士,都曾登临本觉寺塔赋诗抒怀。
永和镇,宋建丞相府。唐末五代,置“柴草市”。北宋真宗景德(1004年)成为镇市,制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先有吉州,后有饶州”。宋景德年间,随着吉州窑陶瓷而兴盛,“辟坊巷三街六市……附而居者至数千家”。至宋元丰年间,永和“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六街市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读书台士大夫谈今古。”“名公钜卿,来游其间,必有歌咏,以记其胜。”一时商贾云集、樯桅林立、车辐辘辏,成为江南重要商埠“舟东一大都会”。对于永和镇昔日的繁荣,明初永乐年间的《东昌志》称:“异时谈吉安之盛,萃于庐陵,故庐陵为郡之望;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故永和为天下三镇之一。”不仅是古庐陵“吉州四大名镇”,更是与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同号“江南三大重镇”。
这里说的名公钜卿,指的就是苏东坡、黄庭坚、曾安止、周必大、杨万里、胡铨、文天祥、刘辰翁、罗洪先等贤能名士这些人,或于此访友、或于此览胜、或于此讲学、或于此小住,或隐居故里,与永和有深厚渊源,留下不少诗文和遗迹。
据明代《东昌志》记载:“古庐陵,吉州天华物宝城;老东昌,永和人杰地灵群”。“东昌府人才辈出通四海,吉州窑陶瓷名扬贯九州。”永和镇是宋代欧阳修、文天祥的祖居地,周必大、欧阳子道的故里。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永和镇考中进士人数有37人,考取状元有肖时中,胡铨2人。南唐时,永和古镇境内村落欧桂里系欧阳修的祖籍地,因该村落有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叔祖父欧阳仪、父亲欧阳晔接连考中进士,而把永和古镇所在的乡改名为“儒林乡”。
南宋庆元四年,邑人丞相周必大《辅顺庙记》:“皇朝景德中,瓷窑始置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埏者半之,无高城深池……窑焰竟日夜……”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唯舒姓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其护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吉州窑瓷器走天下,成为古代皇室和欧洲、中东各国王室贵族的掌上明珠。产品盛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永和这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曾经闻过景德镇之名,如今却鲜为人知。只是民间流传“先有永和窑,后有景德镇”。
元代散曲作家、诗人贯云石曾题《凤冈仙境赞》:“天星分翼轸,地势接吴楚。唐开匡仙祠,宋达丞相府。绿野清都观,游赏堪画图。到处锦绣铺。百尺层楼万余家,连廒峻宇几千户。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监丞祠小花,佛姥墓蹴鞠,读书台,士大夫谈古今。东连翠竹,西出螺浦,南跨庾岭,北接天岳。乱纷纷,来往人不绝,一带儿,丹砂渡。更有那,苏子瞻墜履如故。连理枝,一枝枝生白鹤山中。并头莲,一朵朵出金钱池浦。秀水沟,一湾湾游鱼洲渚。只的是,景物异俗文墨邦、江南第一所,一答儿风流土。晴窗凤岭云,朱帘暮山雨。精舍书声莎草湖,看着那百花园歌舞,更有丹青无比画不足。”
明代《徐霞客游记》:“十九日,黎明时出发。走过十里,又循西岩山的南麓而行……就见赣江从南面流来,这里是拢洋汇入赣江处。又走二里,到达张家渡,于是搭乘一叶扁舟顺流北下。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
当年徐霞客江左望永和,距欧阳修舟回本儒林乡欧桂里探访祖坟583年,距苏轼到此535年,距邓光荐与文天祥舟过故地357年,距乡人萧时中考取状元225年,距王阳明任庐陵县知县126年。
永和镇唐宋年间是那样的热闹与繁华。当年,对岸的吉州城曾给北归的苏东坡留下了“此地风光半苏州”的赞叹。就是这个集市永和,这里勤劳而智慧的先人,不仅在陶瓷制作技术和工艺上,走在时代前列,达到了最高水平,而且在志士官场与文学创作、史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充分显示了物化天宝、人杰地灵之非凡的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赢得了吉安“金庐陵”“江南望郡”的美誉。
现古镇保存完好的24座古窑包遗址、明清建筑117栋以及历代名人在此游历、讲习、会友留下的许多诗词歌赋、遗迹名胜等,对于研究历史、科学和文化有着极高艺术价值。
永和吉州窑瑰丽异彩。它扎根于丰厚的庐陵文化底蕴,熟练地运用民间技法,开创了各种精美的釉色、器型、装饰,被誉为一朵“异彩的山花”。
吉州窑独特奇葩。在博采众长的基促上,它推陈出新,创烧了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鹧鸪斑等精美产品,其釉下彩绘技术直接对景德镇窑创烧出青花、并继而成为世界瓷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吉州窑薪火传承。它的前世遗存至今保存,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窑场遗址,而它的今生又迎来了崭新的复兴春天。吉安县倾力注重传承,挖强和弘扬吉州窑文化,倍加珍惜和保护文化遗址,并大力推进陶瓷产业的复兴和陶瓷旅游的发展。目前,吉州窑正在接受着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并朝着“将文化保护与创新经济模式有机结合,将文化体验与参观旅游有机结合,将艺术家创作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将文化艺术与时尚休闲有想结合,做到旧址保护活态化、体验化、创新化和产业化”的目标,重启其产业的繁华,重焕其熠熠的风采。
前世,吉州窑曾经创造灿烂的历史;今生,吉州窑必将重铸辉煌的未来。
为了更好地把“窑厂”变成景区,吉州窑景区在2021年启动了全面提升改造工程。同时,以瓷为媒,以文会友。以文促旅,文旅融合。景区通过文化挖掘、创新展示,提出了“千年窑址群一叶风雅集”的品牌发展定位,以“木叶文化”作为切入点,打响了“访千年古窑,寻一叶风流”的品牌口号,并创作了“窑小吉”和“窑小叶”全新IP形象,把历史古迹融入现代化的生活场景,焕发出“古迹新潮,一叶风流”品牌生活方式。
我们无法想象古时的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是如何喜爱吉州窑的产品,只知道流传国内外的吉州窑陶器幸存下来的真品,都当作“国宝”珍藏着;考古专家寻得一块半片有价值的残片,便兴奋不已。在数百年的制作中,“耕且陶焉”的农民和工匠,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未来的向往,都倾注在自己的产品中,把沉粘的陶土变成了一件件形态万千的生活器具和工艺品,使本无生命的陶瓷显得那么有生命活力,有生活情趣。
永和镇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感召下焕发青春。近些年,吉州窑和丹砂渡码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周边的环境焕然一新。丹砂渡也于2022年5月修建完成,同时,河堤下永和绿野坊芳草地搭起了露营帐蓬,附近的对外民宿按智能化设计进行了改造。2022年10月吉安开辟了赣服通永和丹砂渡——白鹭洲——吉水桃花岛——峡江水电站观光轮渡。修复后的丹砂渡码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乘船游览赣江风光。以前那边的人员很少,现在很多旅游爱好者和周边的群众都会去那里游玩,成了永和的网红打卡地。如今,漫步于庐陵赣堤之上,微风轻拂,带来丝丝缕缕的芬芳。那是河沿岸阡陌的树草花在肆意绽放,它们或红或紫,或黄或白,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沿途康庄间,为大地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春景。不远处,柳树垂下嫩绿的丝绦,细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仿佛是一群绿衣仙子在翩翩起舞。柳树枝头,鸟儿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为这宁静的春景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赣江的水在春日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繁花。江水缓缓流淌,带着春天的温柔,一路向西经神冈山转北奔去。江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划过,船桨划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涟漪逐渐向四周扩散,最终消失在波光之中。
沿着赣堤继续前行,便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走进油菜花田,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油菜花的花朵小巧玲珑,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将中国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2025年春节既是“中国年”,也是“世界节”。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
吉安一江两岸、两区互动。在春节习俗成为世界非遗的背景下,今年吉安举办了元宵舞龙大会。活动主题是“千年庐陵,万龙聚吉”。奏响“祥龙启新程,福瑞满庐陵——蛇年灯会灯彩踩街巡游活动”“吉安市蛇年元宵灯会”两大篇章。将线上互动与线下体验完美融合,打造一场全民参与、全域同庆的文化盛会,在全市树立“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惠民利民形象,让传统文化既“活”在当下,更“火”在民间。活动当天,在能仁巷历史文化街区将向成千上万市民朋友发放小龙旗,引导市民手持小龙旗参与踩街巡游,观看表演,并拍照发布社交媒体,形成线下线上互动,增强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后河梦回庐陵景区有水上蛟龙主题龙船灯彩巡游展示,一只画舫船扎制为龙头、14只乌蓬船扎制成龙身和龙尾,通过炫彩灯光和音乐氛围,组成一条规模庞大的龙船灯彩在河上展示。有陆上游龙在青原区、吉州区巡游,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舞龙表演和其他民俗节目,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庐陵赣堤的春天,是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又能领略到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春行于此,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让人沉浸在这美好的春日时光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
初春,吉安县永和镇的元宵从正月十五至二月二闹个不停。这些天,应邀参加沿江的村子闹元宵,不禁让我带着孙子几度登堤欣赏江边的风景,可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