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风)曲咏元曲大家郑光祖和乔吉

(2025-02-01 00:22:44)
分类: 个人诗文

(神州风)曲咏元曲大家郑光祖和乔吉

|01一线

20251月,原平市农民散曲社除有月课作业安排外,增补一期黄河散曲社月课作业。本月曲咏人物系列:曲咏元曲名家郑光祖和乔吉,要求力求异曲同工。当月8日晚七点准时截稿。

郑光祖(1264?),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郑光祖作品剧本以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这一作品中的离魂情节,虽有唐代小说《离魂记》有关描写作依傍,但对倩女灵魂追赶情人并与之结合的具体描写较小说更为动人,对明人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的创作也有一定影响。

郑光祖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除了杂剧外,郑光祖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后人对郑光祖评价: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六字三韵”例和“定格”范例时都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

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录鬼簿》)

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王国维则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宋元戏曲史》)

他们都是从郑光祖作品的语言角度来评论的,难免有失偏之处。其实以郑光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来说,同关汉卿、王实甫作品相比,都较逊色。艺术上也有过于雕琢的弊病。

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从中大略可见他的为人。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翃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歌妓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歌妓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清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朱权论其曲作“如神鳌鼓浪”,有“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张好好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明李开先评他:“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好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他自己则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这是他创作经验之谈,颇有见地。他的代表作如〔水仙子〕《重观瀑布》小令: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品描写瀑布,想象大胆,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水仙子〕《为友人作》、〔怨风情〕《咏雪》、〔天净沙〕《即事》等篇,又以生动浅白的语言,以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巧妙的比喻,入于曲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乔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期散曲家俚俗直率的传统,因此有些人认为他的散曲比张可久更为当行。不过他写情必极貌以写意,用辞必穷力而追新,有过于纵情的毛病,有的还带有某种俳优习气,不免失之浅俗。

乔吉的散曲代表作《朝天子·小娃琵琶》:“”暖烘。醉容。逼匝的芳心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寻梅玉葱。翠峰。”

元曲作家大都“门第卑微,职位不振”,有关他们的史料记载甚少,乔吉也不例外。因此对其生平行迹的考证成为乔吉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1297—1307年正值铁穆耳为帝,是为成宗,这段时间内政局相对比较稳定。而待铁穆耳死后,元廷内部斗争错综复杂,出现二十五年七易皇位的局面,动荡不安的政局很可能是乔吉南下的一个原因。因此,可以把乔吉到江南的时间上限定于1314年之后。又由于乔吉与贯云石等人有唱和,而贯云石死于泰定元年(1324),因此可以把下限定为1324年。

乔吉一生末仕,客居江南,放荡江湖。其背后却满载着不为人知的遭际与辛酸,如《冬日写怀》:“……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其窘困之状可见一斑。

对青楼歌妓的依恋与钟情乔吉的散曲中有大量题赠青楼女子之作,写得旖旎缝络。乔吉与歌妓李楚仪的感情非同一般,这只是他七首赠李楚仪之作中一曲。在此曲中,足见其对楚仪的依恋与牵挂。又如在《罗真真》中,从头到身,从手到臂,从腰到脸,对罗真真千方比喻,百般描摹。从某种程度上说,勾栏瓦舍、青楼舞榭,这些歌妓活动的场所成了乔吉混迹江湖的生存空间。在这里他凭自己的美容仪与美辞章,赢得歌妓的青睐,找到了生命的坐标。因此他醉合于风花雪月,倚红偎翠之中,也乐意用其生花妙笔写尽歌妓之貌、之饰、之态,之爱恨情长。而歌妓们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温暖其心,抚慰其心,彼此之间惺惺相惜。

2025131日早晚偷闲,交此作业。欢迎大家点评!

【双调·蟾宫曲】曲咏元曲大家郑光祖

中华通韵押九熬韵)

名天下沁闺调,词曲文星,杂剧天骄。倩女离魂,何人中肯,千载妖娆。肺腑文章树表,江南水土甄陶。吏隐王僚,沉醉江湖,锦绣松乔。

【双调·蟾宫曲】曲咏元曲家乔吉

(中华通韵押十一安韵)

容仪伴汝休闲,南下江湖,慰藉文坛。混迹青楼,抚心幻梦,舞榭偷安。曲赋烟霞状元,勾栏诗酒神仙。谈笑修官,抹月批风。乔氏名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