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力电子实验 |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
2、
一、
1、
2、
3、
4、
三、实验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5-1所示。
file:///e:/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699.png
图5-1
由D1、D2、C1、R1、V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和宽度。由VST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1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1导通时,电容C2通过V1、R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ct,偏移电压Ub及锯齿波电压在V4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V5、V6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改善脉冲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
本电路有两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在电路上完全一样,两路锯齿波触发电路输出的触发脉冲互为180度,供单向整流及逆变实验用。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控制台左上角的交流数字电压表(如图5-2所示)切换到300V档,用专用连接线将数字交流电压表接到单、三相可调交流电源输出的“U”孔和“N”孔中,如图3-3所示,调节“交流电源输出调节”旋钮,使电压表读数为200V;
2、将连接交流电压表的两根连线改接到EM-11挂箱的“同步交流电压输入”端,“Uct”和“7”孔分别与EM15-2的“1”和“0V”孔相连,并打开EM-11挂箱右下角的电源开关,T1原边同步交流电压信号已在内部接好。
file:///e:/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2188.png
图5-2
file:///e:/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1023.png
图5-3
file:///e:/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023.png
图5-4
3、
4、
5、
6、
7、
五、实验报告
1、Uct=0的条件下,要使α=60°,如何调整。
2、用铅笔在坐标中画出实验步骤7中记录的各点波形,注意各点波形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