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反思
(2013-12-25 16:23: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以往反思) |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上这节课,上完以后,我想到了很多。通过这节课的准备、实施过程,使我对新课程、新教材和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认识。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自己的理解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搭配与拓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
1.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讲究证据的,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地证据就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调查报告,从四个方面让学生展开了对我们生活的地方,其周围空气的质量进行了严密细致的调查,收集有效的证据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周围的空气已被污染,使他们心目中意识到净化空气已迫在眉睫,从而激发他们想办法去净化空气。
2.转换角色,创设氛围,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实现了教师由讲述者向促进者的转变,体现了对学生课堂生命状态的尊重,对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促进,对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等等。整堂教学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师生互动、问题启发与学生思考;有生生互动,有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等。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兴致很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并从中体验到了学习与合作的快乐。
3.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本节课是典型的资料搜集课型。学生课前调查情况直接影响本节课的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前调查方面多下工夫。第一,教师必要提前布置学生的调查任务,而且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调查。如本节课我就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给学生的居住地,对学生分配了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进行调查。第二,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分组,每组制定好调查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翔实可行的调查计划会提高学生调查的效率。第三,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时,要有大人的陪同,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前一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后一篇:跳速跳练绳快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