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试题
四节 周三(五) 2012.10.31(11.02)
一、填空(18分)
1.我们听到上课的铃声是由于铃声和铃面的( )产生的 ,再通过( )向四周传播的。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 )产生的。让锣立即停止的方法是( )。
2.各种物体,只要( ),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 )。
3.人敲鼓 ,能发出动听的鼓声,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 )产生的;把钟表罩住抽去里面的空气 , 就听不到铃声 ,这说明声音的 传播依赖于( );这个现象说明了( )不 能传声。 声波通过( )传到耳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 )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老师的( )产生 通过( )传播给学生的耳朵。 耳朵分为( )、( )、( )三部分。( )、( )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外耳由( )、( )组成。耳蜗与( )相连。
5.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 )。震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 ) 震动的慢 发出的音调就( )产生的。
6.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 )阻止它的( ),防止噪声进入( ) 。( )与( )、( )、( )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7.震耳欲聋反应了声音的( )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 )很高。噪声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 )、( )、( )。
二、选择题(11分)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声音就会被吓跑,这说明 ( )
A.固体可以传播B、液体可以传播 C、气体可以传播D、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
2.声音正确传播的途径是( )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 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3.物体振动的幅度( )它发出的声音越强
A、越大 B、越小
4.相同条件下声音传播速度由快到慢是( )
5.A、空气——液体——固体 C、固体——液体——空气 B、液体——固体——空气
6.可以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的是( )
7.A、把橡皮筋拉紧 B、把橡皮筋拉松一点 )
8.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瓶口 C、瓶子
9.声音的大小与( )有关。 A、物体的振动幅度 B、物体振动的快慢
10.保护听力要注意( ) 。 A、避开噪音 B、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 C、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D、听到巨大声音要张开口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电铃放在真空玻璃钟内,通电时,电铃小锤虽然敲打电铃,但听不到声音,因为没 有空气传播的声音。 B、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的声音,铁轨不能传播,完全是靠空气来传播。 C、海面下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海面下传播。 D、以上皆是。
三、判断。 (6分)
1、植树造林也是降低城市和工矿企业噪声的方法。 ( )
2、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 )
3、只要物体一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
4、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 ( )
5、只要好听的音乐都不是噪声。 ( )
6、声音的大小在科学上叫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高。
四、简答题 (6分)
1、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眼前,若交谈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2、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五、生活与实验(9)
1.(2分)用小锤敲响音叉,听清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立即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 ) 。实验说明 ( )
2.(7分)设计一个验证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