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楼价展望 

(2009-01-06 08:41:32)
标签:

经济

财经

楼价

游资

展望

中国

杂谈

分类: 房产资料

 2009年楼价展望   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老百姓的投资启蒙年,那么2008年就是投资迷失年。即将过去的2008不堪回首,2009又如何呢?新浪网和搜房网邀我写篇关于2009年楼市展望的文章,在下不是专家,只有分析能力,没有预测能力,预测水平与上世纪的国产手表差不多——时准时不准。但盛情难却,故尝试从当前宏微观经济中的一些关键词的变化推测一下2009年的楼价走向:
  一、“进城”变“回乡”
  2007年楼价疯涨时期,“城市化”一词充斥各大媒体,专家们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楼价还有广阔上升空间云云。时移世易,今天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回乡”,据媒体报道,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珠三角一些城市出现民工回乡潮,春运期未到,广州火车站和深圳火车站已经人来人往,一片繁忙。“进城”变“回乡”预示人口减少,楼市需求亦会减少。
  二、“加薪”变“减薪”
  今年初,社会充满“加薪”预期,有的部门甚至提出工资倍增计划,但今天打工仔已不敢奢望“加薪”,甚至愿意“减薪”,只求保住饭碗,毕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中国老百姓的美德,能挺得住。老百姓收入减少,楼价难有作为。
  三、“升值”变“贬值”
  2005-2007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境外游资千方百计进入中国,导致流动性过剩,楼价升完可以再升。今年下半年世界各主要货币除日圆外,兑美元均大幅下跌,人民币号称与一揽子货币挂钩,贬值应是迟早的事,故进入中国的境外游资流动大方向是流出中国。境外游资撤出,楼价又失了一块支撑。
  四、“通涨”变“通缩”
  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面对的是通涨,但现时面对的却是通缩。以前到处是“加、加、加”,现在满街都是“减、减、减”。既然什么都减,楼价凭什么不减?
  五、“招工难”变“裁员急”
  2007年,社会都在议论“民工荒”、“招工难”,现在却是“裁员急”。地产界也不例外,据说广州地产界裁员数量已过万。说明房地产商日子并不好过,楼价底气已显不足。
  六、“上市”变“发债”
  2007年是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年,“私募→圈地→上市→再圈地→配股→圈更多地→银行贷款”是众多大型地产商的商业模式。现在上述模式已经行不通:美国金融海啸,投资银行溃不成军,私募无力;国内及香港股市跌跌不休,上市无望;楼价节节下跌,银行不敢再贷。有大型地产商冀望发债,但是以现时地产商的财务状况进行信用评级,好极都有限,你说这债怎么发?债券息率应该定多少?不如降价卖楼罢啦。
  左度右度,2009年楼市都不容乐观,楼价凶多吉少——继续寻底。上周三我参加新浪首届专家名博论坛,一桌人多空分歧,证明楼市未见底,因为市场应该在寂静中死亡——哀莫大于心死也。现在一桌人都还争论不休,相信社会上许多人仍未心息,楼价是否已经见底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