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中自有“美味”来

(2012-12-29 12:28:48)
标签:

图书

美味

舌尖

宁波

分类: 〓饮食文化〓

书中自有“美味”来

品读朱惠民《舌尖上的宁波》

                 陈依元

图书有大用。不少有识之士从自己与他人经历中认识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能陶冶性情,涵养浩然之气,使人充实、明智、灵秀,周密、精邃、庄重、思辨……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有谁能想到,书中自有“美味”来呢?以“咸鲜合一,烹制海鲜见长”为主要特色的甬菜作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对上海本帮菜(沪菜)与浙菜影响甚大,历来为海内外美食家所津津乐道。但多年来本埠学者对甬菜文化似乎挖掘、研究不够,出版的专题著述也不多,其“空白”亟待填补。令人惊喜的是,甬上文化学者朱惠民先生在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舌尖上的宁波》一书。读完此书,深感美食美文加美图“秀色可”,不由地令我意念中“食指”大动,生出了书中自有“美味”来之随想。

《舌尖上的宁波》全书凡60余篇什,以宁波饮食文化及其营销为主线,分而有聚,三大部分内容以美食宁波、美食人文、美食汉通三种“滋味”娓娓道来,演绎甬菜精华、引领飲食风尚,蔚为大观。它让你伴随着时而忆旧时而谈今、时而写实时而清疏的笔触,遍寻、回味古今甬人舌尖依稀的记忆,“宁波下饭”的乡土味道与其端赖的食源、食材、食俗、食经、食味,都在淡雅舒展的文字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它们也流淌进了每一个读者的口舌与大脑。

“民以食为天”。饮食为民生第一要务,它既为俗事,亦可作为文化来研究而成为雅事。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饮馔到了文化人笔下,遂成了雅事,进而上升到饮食文化层次”。事实正是如此。有不少学者身兼学人与美食家双重身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之作,堪登“大雅之堂”。早在清代,甬籍学者型美食家袁枚就写下一册《随园食单》,现代周作人有《知堂谈吃》,梁实秋有《雅舍谈吃》。本书作者继承了先辈的优良文化传统,结合身兼宁波汉通餐饮公司顾问的丰富实践经验,发挥自己文学研究的特长,多年潜心探究甬菜文化,向读者捧出了这本雅俗共赏之作。

它“俗”在图文并茂,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赏心阅目: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知识人士,都众口可调、喜闻乐见。举凡甬菜中的海鲜菜、公馆菜、河湖菜(月湖船菜、船筵)、状元楼十大名菜、东福园等名楼菜点、宁波年糕等等,都有生动入微的评介,令人垂涎欲滴。舌尖上的宁波特色、食单上的汉通风味,多以散文般的小品短制出之,颇适合餐前饭后悦读:餐前可“做足功课”、“按图索骥”,饭后利于反思美味、升华味觉。它“雅”在对甬菜文化乃至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崇尚。作者善于挖掘宁波海鲜菜中的文化味,从文化层面上审视甬菜的发展方略。他借用一些学者的观点,提出建构宁波菜文化品牌应实现“求真”“至善”“达美”的统一,“让文化来领跑宁波菜的发展”。书中铺展了“俞平伯与浙东风味”、“朱自清与宁波吃”、“周作人与石家豆腐羹”、“苏青谈宁波人的吃”、“陈逸飞钟情宁波菜”等篇什,追怀文化名人的舌尖风雅,从文化名人的嘴中体验到了甬菜的种种异样的乡土文化味,真正是“满怀的乡愁化为满嘴的馋痨”,这正是高于口舌享的一种精神享受。

本书既是现今甬菜文化研究著述的“开山作”,是散文与饮食文化“杂交”的作品,亦是一本颇有烹饪专业创见的书。作者作为美食实践家,对甬菜有着一种特别深的爱恋情结与领悟,体现了较丰厚的饮食文化素养。其对宁波菜品及甬菜文化、烹饪技艺的探求,皆以轻灵可读、形象生动的散文小品的形式来表述,颇吸引人眼球,有助于扩大甬菜文化影响力,提升甬菜美誉度。近日香港TVB电视台来宁波拍摄甬式美食,北京《三联生活周刊》做“年夜饭”专刊来宁波采写年货,新年临近也有单位推出《舌尖上的宁波》蛇年年历,相信甬菜文化在海内外的辐射面将愈来愈广,其体现的文化软实力也大有助于宁波文化强市的建设。

要之,这既是一本可让你在茶余饭后或漫漫旅途中值得捧读、把玩的休闲文化读物,足以让纤敏的味蕾遍尝甬菜美味;又是一本可让人深悟中华饮食文化真谛与甬菜文化乡土味的著述,足以让等待“文化餐”的大脑“浅饮慢斟”其人文美味,真正是一本“饮食美”的铺展之作。

            (作者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