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甬籍作家李君维写宁波吃

(2011-12-07 18:55:26)
标签:

李君维

宁波吃

文饭小品

人书俱老

杂谈

分类: 〓人文美食〓

甬籍作家李君维写宁波吃

                

李君维,甬籍著名作家,现寓北京。李先生故籍宁波慈溪(现江北区慈城镇德星桥下李家),显然也是一个“宁波帮”。

“海味”很浓又不失书卷气的李君维小说,诸如《绅士淑女图》,写作风格十分朴实。浓浓的上海味道源于宁波人到上海后对海上生活的逼真描摹,愈逼真味就愈浓。本属海派的他,恰做到了京派沈从文所说的“贴着生活写”。他在意象的选择和营造方面,又和张爱玲一样趋同于现代主义。大抵是优秀的小说家,往往也是出色的散文家吧,李君维散文写得特好。这从读其《人书俱老》后得以深深体会。他的小品短制,实实在在,生动亲切,实胜于当下那些洋洋洒洒却不知其所云的所谓“文化散文”。单从语言表达说,李的创作真正实现了物(一般的客观存在)、心、口、手四者的统一。即:事情本身的状态如何,就按其在时空的原样去写,作为作者的他,面对眼前的人和事,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出来;语言的运作,务求与心迹一致,务求其口语化和大众化,决不故意编排,玩噱头花样,也不造古怪的词语句式。他的喜怒哀乐皆是行云流水般地从其笔端汩汩流出。这种写法,使人想起了二、三十年代白马湖散文家朱自清、夏丏尊的为文风格,作为四十年代踏上文坛的李君维,受到白马湖散文家的影响,这也是完全有其可能的。君维先生的不滥情与白马湖散文家的从不强为渲染,故作多情,有几分动情就直陈几分的作法,似有承续的意味。作者自谓,少年时代喜欢过朱自清的散文,朱的《你我》是他“读过而忘不了的一本书”。作者特别说及“其中《给亡妇》、《择偶记》以平常的口语写来,却感人心肺,淡而有味,其功力不下《背影》、《荷塘月色》,可是不常为人道及,未免有点落寞之感”。

李君维散文写宁波吃,淡雅舒展、言近而旨远。作者信笔写来,从从容容的,在一些看来平平淡淡的菜蔬瓜果中,溶入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文章极有嚼头。《吃苦瓜》便是这样的佳构。文章赞美苦瓜的色香味,描绘刚上市的苦瓜,述说苦瓜与生活的关系,一直写到文章有回味常用“涩如青果”,像嚼橄榄,却没有人以味同苦瓜来形容文章的,“未免冷落了苦瓜”。前后层次分明,闲闲的一笔煞住了,也带出对苦瓜的感情。即由吃苦瓜联想到人生际遇。“人生的苦涩味同苦瓜的苦涩一样能清心去火”。清心去火,有益健康,净化心灵,这只有饱经风霜的上了年纪的人,才有此冷隽而又豁达的笔力。《读书与吃饭》以吃喻读,以俗比雅,是谓最典范的文饭小品。作者从啃书本说起,说到明代王思任的《文饭小品》,及三十年代有本文学期刊也叫《文饭小品》。“烹调艺术,兴到为之,不失为一种乐趣”,但天天做饭,就感麻烦;“书挟回家,打开就读,轻松自如,书一多,收藏起来也麻烦”。文饭两相观照,逸趣顿然而生。《红绿两题》以下锅炒菜作喻(有一种紫红色的扁豆,下锅一炒就变成绿色了。碧绿碧绿的毛豆用水一焯,滗出来的水是粉红色的。苋菜红绿相间,炒熟之后,出的汤像鲜血一样通红通红),引出人生哲理:盛衰、荣辱、得失、真假、聚散、苦乐等等,都像红绿两色一样相异相对,而又相互关联,相互嬗变。其中一个“滗”字,只有宁波人才能说出口。《老与散文》写吃,另有一番闲适情调。作者写朋友何为(著名作家)的儿子请宴其父执辈冯亦代、董乐山、秦绿枝等吃宁波菜炒鳝糊、腌笃鲜。这几位洗尽铅华、日甘淡泊、厮守书斋的老先生坐在旋转餐厅环顾美景,他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并且由于美食之娱把老先生们带回到四十年代的海上旧梦,仿佛重现在是日席间。《痛饮雄黄话白蛇》说:“各式各样的粽子,豆沙、赤豆、清水、火腿、咸肉、鲜肉,广东人还在里面裹一个咸鸭蛋,每一个节日都与吃是万难分开的,吃不饱、吃不好是高兴不起来的。”娓娓道来,妙语连珠。

李君维在给友人信札中,谈到老宁波晚餐喝酒的“小乐胃”:“我很欣赏别人晚饭喝一口酒,在25度的电灯下,有点简单的佐酒菜,花生豆腐干之类。妻儿围坐,静悄悄的。有时说两句话,短短的句子,甚至一个字两个字,互相都听懂了。”好一幅老底子的图景:琴瑟和鸣,融融而乐。

李君维写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共地下党袁殊(时以汪伪“江苏省教育厅长”等身份公开活动)请宴上海滩报界文人的轶事,长人见识,发人深思——深秋某日,他突然邀请小报界唐大郎、龚之芳、陈灵犀三人到王宝和酒店吃大闸蟹。新贵设宴,所为何来,令人煞费猜测。是否赴宴,进退踌躇。陈灵犀一介文弱书生,吓得手足冰凉,颤抖不已。龚之芳带着熠熠的金丝边眼镜,仪表堂堂,似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应对不测风云,这时对着大郎,默不作声。大郎摸了摸脑袋说:“去!”人家请客,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叫敬酒不吃吃罚酒。王宝和酒店,地处四马路(福州路),专营自酿花雕、加饭等各式绍兴黄酒。一到深秋时节,该店供应运自阳澄湖的清水大蟹。大闸蟹一铁笼一铁笼陈列在门口,口吐白沫,肆意横行,诱人食欲。在酒席上,主人袁殊谈笑自如,频频劝酒。三位客人食而不知其味,也只能故作镇静,谨慎应对。酒宴归来,三人始终不明袁殊的设宴意图,从他言谈中也听不出什么名堂,以后也无下文。这个疑团,至今也无人能解。

读罢李君维写宁波吃,发觉其作品与白马湖散文家夏丏尊写吃似有内在的神似,即平淡韵味特浓,淡而有味,平淡之中饱含着深邃的意蕴。夏的平屋杂文,诸如《谈吃》、《良乡栗子》,以及《〈子恺漫画〉序》里有关弘一吃食的描述,兴许又多多少少给过《中学生》时代的李以影响。

李君维在解释《人书俱老》书名时说,书伴着我老了,书厮守着我,相依为命。在暮色苍茫中,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些什么。作为作者的老乡,极欢迎晚年的李先生再聊些什么,因为乡音绵绵、乡味浓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