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帮乡味何在?——宁波风味菜与其汉通的家乡料理
(2010-11-23 20:34:24)
标签:
汉通风味菜宁波雪菜大汤黄鱼田作蔬菜宁波野味美食 |
分类: 〓饮食文化〓 |
甬帮乡味何在?
——宁波风味菜与其汉通的家乡料理
饮食的料理特点与地方独有的烹饪方法,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家乡风味菜。地方风味菜肴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某个地域特定的品味和特定的吃法,而它的背后即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就是一种食俗文化。在宁波人的饮食中,确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口味独特的“宁波下饭”,对于饮食业来说,它是“甬帮菜”中的家乡风味菜。
宁波风味菜的特点,一是“荤素帮衬”。“帮衬”宁波话称之为“帮头”。宁波风味菜中,荤和素互为帮头,各显特色,因而吃口别是一方。例如咸齑炒肉丝、火腿(或咸肉)冬瓜汤,肉丝和火腿(咸肉)就不是绝对的主料,食客更喜欢借助于肉丝鲜味的咸齑和浸润火腿(咸肉)清香的冬瓜。二是“腌鲜互交”。腌鲜互交,即将鲜活原料与腌制品,或海货干制品配在一起再行烹调,由此产生滋味独到的复合味,鲜美非常。例如鲞烤肉,咸肉炖蛋、虾子氽豆腐等等。宁波人特制的雪里蕻咸齑与荤素互烧,是一道独具地方风格的家乡风味菜肴。当然,干、风、腌、酱、醉、糟、霉、臭的制品,如独立上盆也是极富宁波地方风味的佳肴,而且被海外的游子称之为“乡味”,海外宁波帮心目中的乡味,很多方面即是上述的“甬上八味”。三是独有的烧法:“靠”。宁波人烧菜俗谓之“靠”,讲究火候运用,浓厚入味,色重芡亮。此“靠”非指“用火灸物”之烤,乃是用慢火烧之。如苔菜小方靠,葱靠河鲫鱼等便是用这种“靠”法烧制而成。四是“山海兼味”。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用之于宁波人食俗是再恰当不过了。宁波海鲜是宁波风味菜的主体,这些“虾鱼蟹鲎”和“蚶蛏壳货”本身就有宁波乡味,河(湖)鲜如“虾鱼蟹贝”的吃口也别具风味。而宁绍平原两侧的四明山和天台山脉中,山珍与野味常年皆有,特别是一年四季的竹笋(冬笋、毛笋、乌笋、鞭笋、雷笋),这是宁波独有的“长羹下饭”而风味十足。难怪乎上海的中国烹饪大师严惠琴、彭军等来宁波传艺时大加称赞之,说是宁波人很有吃福。五是对吃的略加讲究,表现在“家常菜”的筵席化与“筵席菜”的礼仪化。宁波的殷实人家膳食呈“成套性”倾向,菜肴无不以冷盆、热炒、羹汤相配套,日常用膳也“冶成一席”,家常菜搞成筵席化。而酒席又表现出一种儒雅的礼仪精神,所谓“看人头摆下饭”,类别有十大碗、八盆八碗、十大盆、十六会饯等吃法,突显筵席的“礼仪性”。
宁波风味菜菜码众多,它涵盖宁波海鲜菜、宁波河(湖)鲜菜,宁波山珍与田作,菜蔬以及野味等。其烹饪方法又涉及干制、风制、腌制、酱制、糟制、臭制等等。但是过去由于缺乏系统梳理,宁波风味菜显得比较凌乱,形色方面也存有欠缺。1997年,中国烹饪大师戴永明把宁波传统菜、家常菜及自己的一部分创新菜,三者糅合起来,使之系统化,总括为宁波家乡风味菜。并出版了宁波菜菜谱《宁波菜与宁波海鲜》,使宁波菜系统化格局得以成型,彰显了宁波风味菜的些许亮色。紧接着(1999年)中国烹饪大师陈效良出版了宁波菜菜谱《新派甬菜》。两书之历史功绩便是通过宁波菜的系统化,宁波风味菜之风采纷呈于世人面前。迨至2009年,宁波学者朱惠民通过考察宁波菜涵藉的宁波饮食文化,撰写并出版专著《宁波菜与宁波饮食文化》,宁波风味菜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得以初步的开掘,甬帮乡味何在?乡味而得其醇,则就在宁波波风味菜肴之中。
黄鱼鲞。南宋时杭州的“鲞铺”已有此品,至明代作为贡品。黄鱼鲞烤肉洵可谓江浙菜系中甬帮风味绝佳的菜肴。以黄鱼鲞为佐料的甬帮风味菜——“鸡白鲞汤”的鲜美,也无以伦比。
风鳗鲞。宁波人常在氽白肉的时候,同时氽鳗鲞。鱼肉同烧,形成特别的滋味。台湾食评家逯耀东称“鳗鲞炖鸡的鲜美为风味绝佳的菜肴”。鳗筒,与风鳗鲞作比,鳗筒的肉质水份更多些,更有原滋原味。1937年创办的沪上甬江状元楼其中一道招牌菜,即是新风鳗鲞,吃者如云。故此是宁波风味名菜。
苔菜。又称苔条,为海中苔藓植物。苔菜花生米中苔菜用以“焗”(音为搁),酥,这是宁波人才有的焗法。苔菜在宁波菜中著名烧法,尚有“苔菜小方靠”和“苔菜拖黄鱼”,此两味皆为宁波风味佳肴。
海蜒。入菜“海蜒冬瓜汤”,“银丝海蜒贴蛋”。宁波海蜒吃法好似天津人吃银鱼,天津人用银鱼炒鸡蛋,也有和蛋蒸为蛋羹的。《至正四明续志》说银鱼云:“口尖身锐如银条,又一种极小,名面条鱼”,可见宁波也有银鱼,不过没有像海蜒那么多罢了。
咸鳓鱼。此鱼清鲜时称“鲜白”,用鲜白腌制,加盐又是三次,谓之“三抱鳓鱼”。宁波人口味重,极喜咸鳓鱼下饭。宁波人吃的咸,是因海边吃盐不愁,而海鲜易变质,盐可防腐,长期如此形成的一种食俗,是古代“南咸北甜”食俗的“活化石”。宁波人以咸提鲜运用得法。咸鳓鱼炖肉饼子又是用鱼肉同烧之法做成佳品。当咸鳓鱼吃剩骨架时,加醋,葱花,猪油,味精少许,可做成“咸鳓鱼汤”,清香酸鲜,吃口别有滋味。
乌贼浑子。乌贼(墨鱼)连内脏,背脊骨一起腌制,蒸熟后切成一圈一圈的。时下多乌贼蛋(有蛋与“凝”组成),蛋鲜“凝”香,鲜咸爽口,殊不知乌贼浑子比照乌贼蛋更有风味。这味菜是宁波独有的。可是,现在很难吃到了。汉通拟在开发、腌制。
抢蟹。此是最具宁波特色的风味佳肴,以“新风红膏淡抢蟹”为上品。此“抢”说明腌制时要“抢”时间,时辰过头就不好吃了。
咸齑。宁波用雪里蕻菜腌制。《甬上耆旧诗》编者李邺嗣在《鄮东竹枝词》中两次提到过咸齑,一处是“小翁黄齑送草南”,说的是台州、温州的渔民,常用水产品来咸祥、大嵩换取咸齑调味。另一处是“翠绿新齑滴醋红”,写出了新鲜咸齑的色、香、味。咸齑烧成“雪菜大汤黄鱼”,即成宁波十大名菜之首。此乃黄鱼的鲜与咸齑的鲜互交而成。宁波风味菜可以骄傲的,“雪菜大汤黄鱼”当是立了头功。汉通做“雪菜大汤黄鱼”要求很高:1、鱼身两侧的花刀不宜剞得过深,否则烹鱼时鱼肉易碎。2、煎鱼时锅要热火要旺,油温要高一些,煎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两面略黄即可。3、烧鱼时中火为宜,以便汤汁成乳白色,放盐不能太早,以免汤不够浓醇。4、雪菜梗下锅烹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失去雪菜爽脆质感。
酱毛蟹。将上好肥毛蟹洗净,活入酱油、姜片、黄酒中,一昼夜即可食用。这是宁波人啖蟹一法。以此而生发的酱膏蟹是汉通的招牌菜。它是用青蟹酱的,其味别具一格。醉蟹则用黄酒醉,其味清鲜爽口,为宁波冷菜中的逸品。
霉千层。又称霉千张,具有宁波风味。霉干菜,以绍兴菜为名号,宁波也制。“霉干菜扣肉”绍兴人做得最地道。中国烹饪大师茅天尧凭借一味“霉干菜扣肉”摘得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的金牌。他又创意成荷叶夹霉干菜扣肉而流行于绍兴。他的“咸亨八珍”则是源于上海和平饭店名厨康阿祥的“糟八珍”,加以传承创新而成。“霉干菜烧黄桑鱼”,“霉干菜烧虾孱”,则宁波人吃口。
臭冬瓜。十足的甬帮乡味,船王包玉刚第一次回甬在状元楼指名要吃这道菜。虽臭即适口为珍。这“珍”体现了包氏的乡情与乡味的互动。“臭苋菜股”也是宁波人的所爱。宁波籍作家鲁彦在《食味杂记》中说:“还有一种为宁波人所最喜欢吃的是所谓‘臭苋菜股’。这是用苋菜的干腌菜似的做成的。”吃到它,“如得到了宝贝一般。”
臭豆腐。台湾流行的臭豆腐传自上海,源于宁波。逯耀东说:宁波人嗜臭,除豆腐外,还有臭苋菜与臭冬瓜,臭冬瓜加麻油数滴食之,苋菜老梗腌臭后与臭豆腐合蒸,也是一绝。现在台湾嗜臭之风很盛,甚于原来的宁波与上海,这也是台湾饮食文化转变中的奇特现象。
宁波的田作蔬菜,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因而甬帮乡味独具。宁波人尤珍视“吃两头”,即“上市”与“落市”的蔬菜。此类蔬菜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春季的竹笋、油菜蕻、草子、椿脑、倭头、罗汉豆。初春时节的马兰头、芥菜。夏季的竹鞭笋、洋芋艿、扁豆、象尾笋;秋天的八月毛豆,晚稻茭白,芋艿之类;冬天的青大头、萝卜、大头菜、天菜心等。汉通烹制这些食材,力求体现时蔬特点,烹调处理精致细腻。尤擅长于宁波特有的“靠”,如靠菜、靠大头菜、靠天菜心,强调火候入味醇厚,色重芡亮。再如,芋艿用猪油贴遍、猪油滑芋艿、夜开花塞肉、笋丝炒咸齑加肉丝,荤素配搭、帮衬,便之充盈地道的甬帮乡味。复如芥菜春卷、香干笋丝马兰头、韭菜炒香干,苏州菜肴也有此味,陆文夫在《姑苏菜艺》中就说到它是苏州家常菜。然宁波人自有自己的吃口。
说到宁波野味,很自然忆起明代宁波人屠本畯的《野菜笺》,屠氏专著是为食用服务的,表明的是“食法”,代表着一种野趣。近代的则有俞平伯来宁波访朱自清(时在1924年3月),他俩在宁波李荣昌酒店吃野味,尝了竹鸡、鸽、鹌鹑、野鸭、麂肉等品。俞说,他像是刘佬佬以为稀罕——宁波野味、丰腴珍馐,却无一样不是地道的酒菜。当然,历史上记载的好些野味,至今已绝种了。譬如,清代黄宗羲《南雷诗历》中记载的他吃过的豪猪脯、密骨鱼、虎肉。
宁波风味菜自然包括宁波的汤菜,宁波人是边吃饭,边喝汤,它有别于北方人先吃饭后喝汤与广东人先喝汤的食俗。宁波人视汤是一种“正菜”,汤菜讲究清淡素雅,旨在中和油腻腥膻,其烹制方法十分平和,用料朴素洁简,追求原汁自然。汉通的汤菜,有宁波名汤——三黄鱼汤、鸡白鲞汤。用料淡白鲞,宁波出产的淡白鲞,清代朱彝尊撰写的《食宪鸿秘》里就有记载。食评家周作人十分喜啖此味,他说:“我所想吃的奢侈一点还是白鲞汤之类,其次是鲨鱼鲞汤”因为“其味也就在这清淡质素之中”。他还说,宁波来的海味,除白鲞外,王瓜头鲞、带鱼勒鲞以至淮蟹,大家爱用。家常的有猪蹄黄豆汤、鸡鸭脚爪黄豆汤也颇有宁波特色,为食家所爱啖,看来黄豆对人们的贡献确实很大,没有它,连和尚、尼姑、素食馆的大师傅就通通“没戏”了。竹笋腌笃鲜也是宁波汤菜的隽品。汉通菜单有之。视觉艺术大师陈逸飞对汉通竹笋腌笃鲜情有独钟,他生前在希尔顿汉通餐厅用膳常吃腌笃鲜,并说:“蛮不错,很合我的口味”。罗宋汤,本为俄国菜,然却已吸收为宁波的汤。汉通创新此菜做成罗宋汤——罗宋青龙仔,味道很别致。有食客被此汤惊呆了,啧啧称好。
宁波风味菜,原为家常“下饭”,因其风味独特,加以在宁波人食俗理念:“略加讲究”指导下肯花精力去烹调,故后入筵席的许多,而成为筵席菜。比较定型的有冰糖甲鱼、脱骨锅烧鳗、大汤黄鱼、苔菜拖黄鱼、苔菜小方靠、剥皮大烤、走油蹄膀、苔菜煎鲳鱼、黄鱼参、网油包鹅肝、栗子鸡、火踵全鸡等,有的进入宁波十大名菜之列。这些名肴汉通均有自己的创新。如火踵全鸡,汉通的治馔要点有三:1、鸡的剖取内脏开口要小,并要在背尾部位,使其整鸡美观。2、沸水锅焯水时间要短,以免鲜味和营养成份流失。3、砂锅内要有个竹垫,以免料理粘锅。
甬帮筵席最高级别为十六会饯,用的都是宁波风味中的名肴。如油炸类的网油包鹅肝,红烧类的冰糖甲鱼,鱼类的脱骨锅烧河鳗,烩菜类的三鲜暖锅。但宁波筵席菜的发展不快,与宁波城市品味不相适应,汉通为传承与创新甬帮筵席,提升其水准与品味,最近研发了一席名为“天一夜宴”的甬帮筵席。此食单为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演绎而出。为飨广大食客与同好,兹揭录于下:
冷盘选四:碧沚蟹生、东园新篁、西园山鸡、天一池鳖。
热菜选十:水陆珍、玛瑙蟹、网油包烧黄鱼、虾子扒参、雪菜大汤黄鱼、奉芋炖鸭、牡丹墨鱼、虾丝瓜柱、豆浆鲳鱼、明池清趣。
汤菜选二:元宝汤、金必多浓汤。
点心选四:富贵杨梅、鱼肉皮馄饨、宁波汤圆、鱼糍面。
水果选一:东明草堂百果(鲜果拼盘)。
宁波风味菜中,宁波海货,无论是鲜货与干货都是重头。早些年上海著名滑稽演员杨华生在唱《宁波空城计》时,将宁波下饭排座:小黄鱼大黄鱼龙头烤黄泥螺咸菜梗臭冬瓜……一口宁波腔,排在前面的都是海产,原汁原味,这连不是宁波人听了也会唾沫大咽,食指大动,最好马上能吃到宁波风味的海鲜菜肴。汉通宁波海鲜菜,已在《宁波海鲜菜肴的风味特色与其汉通之食单》(文载《汉通报》2010年10月号,正题为《世博开渔节:汉通食客的“口福”之旅》)长文中加以介绍,这里不赘述了。
说到宁波风味菜,自然也涵括了宁波风味小吃。宁波小吃主要是以水磨糯米粉为主料,配以白糖加猪油、芝麻为馅的甜食。还有一些甜酒酿制品。汤圆、汤果、园子即是。金团、麻团、灰汁团、米馒头、黑饭、方糕等,都具有糯、甜、香的特色。这些小吃点心,初为稻作区的农家点心,带有浓郁的稻作文化的特征。这些点心经农妇巧手制作而成,几经历代相传,尔后加入筵席,成为席中的肴馔小品,这就反过来推动了它们的市井化与精品化。所谓市井化,小吃即成为街衢市井的大众吃食,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的口腹之乐,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所谓精品化,小吃上了筵席好似村姑穿上旗袍,成了小家碧玉。这是宁波稻作文化的特色传承的一支,是宁波风味小吃的主流。另一支来自北方的面食,到了宁波,宁波人加以碱水精制,尔后成为江南的面食。小吃中多了些碱味。小吃所折射的食俗,也与宁波菜肴保持一脉相承的地域特点。汉通宁波风味小吃,都是精细、用心制作。有食客竟然一口气吃下200只汉通苔菜酥饼,可见它的诱惑力。对此,苹果派写文章推介过。汉通的水晶油包做成了袖珍版,选的是上等的芝麻、核桃、糖桂花,连那新鲜的猪油也用糖浸过,吃到嘴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舒爽。苔菜米馒头,被食客形容为“诧异的温柔”。诧异者,白色米馒头被煎成金黄,矜持地裹在翠绿的苔菜粉袄里,闪着明艳的色泽。温柔者,下肚后会从胃里泛上来的温柔来熨贴好的心境。因为口味咸甜可口,充满江南特有的香、软、糯、滑、鲜。汉通宁波汤年糕,碧玉熔浆,柔香噀人。汉通时用咸齑花做年糕汤,风味独特。用宁波特产油菜和塌棵菜炒年糕,更是其味醰醰!有时用芥菜肉丝炒年糕,特有风味。汉通宁波猪油汤圆,汤清、色白、浑圆而有光泽,入口油而不腻,香甜滑糯俱全,煞是好吃。应该说这些风味小吃是主菜肴之后的压轴,也是宁波风味菜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