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烤”——汉通打造核心厨艺
最近,汉通企业高管多次磋商汉通菜肴研发问题,把构建烹饪核心技术体系作为品牌餐饮板块的重中之重来抓。其中对于汉通菜肴独特的烹调技术——“烤”作了专题的研究与梳理。
“烤”是一种比较常用、操作又较为复杂精细的烹调技法。运用这一技艺烧制菜肴,味、形、色、香、质感有其独到之处。汉通菜肴之有此独特性,皆端赖于此种技法的熟谙。所谓“烤”就是将原料(有的原料需经刀工处理)进行炸、煎、蒸、汆初熟处理后,锅内用葱姜炝锅投入原料,加入适量鲜汤和调味品,先用旺火烧开,再转中小火长时间加热、收汁而成菜的一种烹饪技法。这是中国烹饪技术精髓之一——美妙精奇的“烤”法。此“烤”非“烤”也。此“烤”字用于菜肴之形容时,往往非指“以火炙物”之烤,乃是用慢火烧之之谓。诸如“酱烤鲳鱼”、“烤菜胆”、“苔菜小方烤”、“葱烤鲫鱼”等,都是将蔬菜或鱼肉以某种方法慢烧而成,却不是以火炙烤的烹调方法。
“葱烤鲫鱼”作为传统名菜,便是极为典型的例子。鲫鱼煎好(两面略焦黄)取出备用,锅中残留足够的油,即可倾倒葱段略炒。尔后,鱼葱排合于调味料加妥后,须在文火中焖烧,慢慢烧,调味渐渐浸入鱼与葱内,而鱼与葱的味道复徐徐吐出,于是一锅之内各味相互交融影响,造成极为鲜美的味觉效果。此菜治馔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控。烤至浓厚有味,色重芡亮,即成功了。汉通之烤时,又有创新,即在层层的葱鱼组合之内,又加了一层海带。那海带切得宽宽大大,约有一寸半,葱烤鲫鱼之中加入海带同烧,海带软腻有味,与葱鱼一样上口,这道新派烤鲫鱼,其丰腴的味觉便油然而出。
又如“汉通鱼头煲”,其主料是千岛湖塘鱼头,佐料是一层垫底的原粒蒜头,配以各种调味品烤之,大蒜的“香”与鱼头的“鲜”在味与味交融中,产生了更为奇特的和谐味觉。难怪乎有食客撰文云:“来自千岛湖的塘鱼头,烧成了暗红色,而酱红色的浓汁在锅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鱼头微焦,夹一片下来,焦香四溢,鱼肉业已被浓汁渗入,别是一番滋味在口中。”其实,这“烧”,当谓之“烤”也。这是汉通菜肴烹调所独有的,菜肴在烤制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鲜味,油脂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产生香味,油脂乳化使汤汁稠浓滋润,同时调味品慢慢渗入原料内部、香透入味,故其成菜特色为色泽艳丽持久、质感酥烂软嫩、口味香浓醇厚。
汉通菜肴之烤,根据第一道工序分为:炸烤(如烤大虾)、干烤(如干烤鸭子)、汆烤(如烤菜胆)、煎烤(如煎烤比目鱼)、煲烤(如冬瓜盅,以原个冬瓜为盅,瓜肉清爽中带鲜,乃因为在盛入上汤、馅料之前,早已用鸭壳、鸡脚、田鸡骨、上汤等将瓜盅烤炖,使其入味)等;根据调味料不同分为:葱烤(如葱烤鲫鱼、汉通鱼头煲)、酱烤(如酱烤鲳鱼)、腐乳烤(如苔菜小方烤)、冰糖烤(如冰糖甲鱼,烧这道菜,要的是一“糯”字,看起来形制完整,吃起来不生不腥,这就要掌勺大厨能很好地掌握火候。讲究火候运用,使之浓厚入味、色重芡亮,实是“烤”的要领)等等。
汉通之烤制的步骤,似可归纳为如次要点,兹“和盘托出”,以飨食客与业界。
一、选料
选料乃菜肴成败的根基。烤菜的作料宜选用些质地柔韧、富有胶蛋白的大块优质原料,此类原料含胶质蛋白质丰富,含酶量也较高,因为烤菜需要小火长时间加热,这样就有利于原料内部蛋白质由表及里逐渐发生热变性,使料理组织结构松散,成品有滋味,酥烂而不走型。宁波文人食家苏青说得好:“宁波菜中许多是烤的,烤肉、烤鸭、烤大头菜,无一不费时费柴火,但功夫烧足的东西毕竟是入口即融的,不必费力咀嚼,故老年人爱吃。”她又说,“烤肉则非文火不可”。苏青之语,印证了“烤菜需要小火长时间加热”之说。大食家蔡澜特推崇宁波烤麸,他说:“像那种被切成小方块的烧成的烤麸,我一看就不要吃。真正的宁波人是用手把麸掰碎的,那样烤起来才入味。”显然,掰碎的麸,“有利于原料内部蛋白质由表及里逐渐发生热变性,使成品有滋味”。
二、刀工处理
烤菜的刀工处理,宜于将作料切成大块或大片成形大小相一致,如鱼块、排骨、牛排等,一般不宜切成较薄的形态,避免经长时间加热在烹制过程中散碎,以影响菜肴之型状。对宜用整只整形的,选料应大小适宜(如有人喜好用手掌大的小鲫鱼十来条来烤,如是更入味)。如有必要可在其一面或两面剞上花刀,如酱烤鲳鱼、葱烤鲤鱼等,或斩断骨骼如干烤鸭子,目的是使作料易烤至酥烂鲜香,藉此渗透入味。
三、初步热处理
烤菜的初步热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大部分动物性料理应用旺火热油过油,即通常所说的“炸”,但其主料一般都不上浆、挂糊。初步热处理的火候不宜太大,应以七八成热为宜,否则会影响下一步的烹调。初热处理之法尚有“煎”,煎能更好地保持原料的形状及表面形态,特别是用于整鱼。“汆”主要用于蔬菜类原料,如菜心、笋之类。“蒸”适用于鲍翅与海参,为保持原汁、原味,烤制时,倒入蒸出的汤汁,如蟹黄、鲍鱼、鱼翅等。
四、烹调
对经过初热处理的主料进行烤制的具体方法如是:锅内放底油,放葱、姜,炝锅炸出香味,放入鲜汤加调料,调成咸甜、鲜咸或甜辣等味烧开,移中小火长时间加热至汁少味浓时改用旺火收汁。淋油起锅这个环节很重要,它对于成菜的色泽、滋味、质感和香气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烤冬菇:先将浸透冬菇洗净,然后爆姜葱,加入二汤、蚝油、白糖等略煮,盛装入蒸柜蒸20分钟,冬菇只只丰硕金红,肉汁香、姜葱四溢,蚝油鲜早已渗透入菇中。烤的妙处在于味的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即形成合味、互补味。汉通把“烤”运用到粤菜治馔之中,如煲烤红鸭时,常常会加入发海参、炸猪蹄、鲍鱼等同味型的作料。经过烤制,你会发现:红鸭的香滑稠浓中感受到鲍鱼的海味鲜味;而鲍鱼则吸有红鸭、猪蹄的肉质鲜香;猪蹄也渗透了鲍鱼和红鸭的不同鲜味;最受益的可谓是本无味的海参,它吮吸了鲍的鲜、鸭的香、猪蹄的脂。
汉通之烤的精妙还在于精断火候。汉通称之为用文火“笃”。如若用急旺火短时间烹制,极易造成外熟里生。用旺火烧开后,改用中小火长时间加热,既能使原料中的胶原蛋白吸水膨胀软化,且能使其中的少部分分解成明酸溶于汤中,形成自来芡,还可利用调味品与原料的相互对流,令菜肴独具浓香四溢,味道醇厚、质地软嫩、入口即化的特色。
汉通之“烤”,和其它一些烹法如“烧”、“扒”,更有不同之处。“烧”也是把原料烧出滋味,最后收稠卤汁。“扒”一般是卤汁多,最后勾成菜。然而“烤”的加热时间更长,收汁要求更高,不但要收稠卤汁,且要把原料的完整性和成菜的形态保持更好——卤汁更要尽可能均匀地附在原料上。故“烤”绝不是烧或焖的延伸,它是烹调的一种独立技法,内含着很多学问。
烤时尚有二点要领务必掌握:一谓加汤要适量。汤多则味淡,汤少会造成主料还未熟而已干锅。二谓调味与调色。烤菜所常用的一些糖色、酱油、番茄酱、面酱、葡萄酒等调料都是有定口味、调色泽的双重功能,所以应据菜品的口味及色泽而当两者兼顾、灵活掌握。此外,烤菜装盘也颇费斟酌。著名食评家王世襄在《论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一文中说:我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五者都很重要。他举了“罗汉大虾”一盘两吃菜,由于装盘不慎而大杀风景的事例,“上桌时用椭圆盘,半盛烤大虾,半码琵琶虾,中用黄瓜条来间隔。两吃一烤一炸,前者以带红油汁为佳,后者非干吃不可。尽管油汁未敢多盛,但还是从黄瓜下流了过来,致使琵琶虾疲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