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宁记忆

(2010-10-17 19:59:56)
标签:

青海

西宁

分类: 西北游记
前两天凤凰网上一则有关“投机倒把罪”的话题,让我联想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段亲身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晋南一些县城兴起了办家庭工厂织袜子热潮,人们将织袜机织出来的各种颜色尼龙袜子,销往全国各地。 
袜子生产量大了,原料变得非常紧缺。我的一个朋友看准机会,通过江苏省宜兴县和桥镇一个中间人牵线,结识了西宁市织袜厂供销科长肖明封(音)。从这个国营工厂将尼龙线以每公斤二十六元价格采购出来运回当地,再以每公斤四十多元价格出售,为此大赚了一笔。 
在办理这些业务过程中,我随同这位朋友往西宁市跑了几趟。 
在当时的内地人看来,青海就如同塞外边关一般荒芜冷落,从火车窗口看过去,几百里黄土山上没有丝毫绿色,光秃秃地不见人烟。每到一个站点,就有成群葵花籽贩卖者蜂拥进来,这些男男女女肩扛或背负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挤得整个车厢没有转身之地。女列车员站在座位上,手里挥动着一条扁担,向着这些不买车票的商贩们没头没脑地敲打过去,想把他们赶回到车厢门口,到停车时再把他们撵下车站。 
商贩们不愠不火,忍着脑袋上的疼痛,奋力挤搡着向车厢深处挪动,个别比较聪明的商贩主动拿起笤帚,帮助列车员维持秩序和打扫卫生。到了一个车站停车后,一部分商贩被推向车站走往远处,这时只见汹涌人流中窜出一个商贩,回转身紧跑几步,随着车门关闭、列车刚启动,他分开两手紧紧攥住车门扶手,将双脚踩到了下面的踏板上。十二月份的冬天,西北凛冽的寒风刺骨,这个商贩就这样硬挺着,免费到达了下一站。车上人流少了许多,旅客话语多了起来,大家嗟叹着这个商贩的危险举动,我默默想起了《铁道游击队》里刘洪大队长飞车抢枪的镜头。 
一位衣着时髦的漂亮女子用普通话对着我们唠叨:你们怎么去这个破地方出差啊,我们这儿有句话,宁往东走一千,不往西走一砖,一砖,就是一个砖头的距离...... 
从宜兴所在的无锡火车站出发,在南京和兰州倒过两次车,经历了两夜两天晃悠,终于来到青海省会城市西宁。 
西宁市位于两千二百多米的高原上,四周群山环抱,形成南北窄、东西长的一个峡谷盆地,湟河水由西向东流淌,将城市分为两半,自汉武帝筑“令居寨”开始,这个城市已经有了两千一百多年历史。 
火车站附近的旷地上,一群藏族老少男女围拢在一起,搬来三块石头支起铜锅,用捡来的树棍木枝点着火烧水,水开后从胸前藏袍中掏出布袋子,将青稞面粉倒入锅内搅成泥糊状,然后盛入随身携带的铜碗,用食指和中指抠到嘴里,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八十年代初的西宁,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人心躁动,大街上游走着三三两两的醉酒者,喇叭裤、蛤蟆镜,手里提着的录音机,构成一道道亮丽的时代风景线。街头喇叭里大声播放着印度电影《流浪者》主题曲:“阿爸拉姑、阿爸拉姑,亚格拉吉喜梅姆阿斯玛呢达卡拉姑呜呜呜,阿爸拉姑…… 
这里的房子大都用粘土脱出的土坯砌墙,再以黄泥抹就,从脱落的墙皮内可以看到斑驳的黄土。 
在市东关的大街旁边,也看到了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结构严整、雄伟壮观和带有装饰艺术的清真寺建筑,这座清真寺在西北地区很著名,常有各地回教徒前来进行礼拜活动。 
中午吃饭时,饭店服务员呵斥着一位藏族老人,不让他坐到我们就餐的桌子,我制止了中年女服务员的不礼貌举动,邀请这位来自海西,身着干净整洁民族服装的老人与我们一同进餐。 
黄昏后我们到一个现在已没有印象的剧院,观看一场反映藏汉民族团结的当地话剧。剧情早已淡忘,只依稀记得充满藏族风情。 
大概是第二次来西宁的时候,我们在办完业务事项后参观游览了全国藏区六大寺院之一的喇嘛教寺院“塔尔寺”。 
去往塔尔寺的道路凹凸不平,阵阵颠簸过后,一个汉族小伙子突然站起身来,东张西望地找寻自己塞到座位下的提包,当看到提包已随着汽车晃荡移动到一位戴白帽子留长胡子的回族老人座位旁边时,便走过去抡起巴掌扇这位老人的头顶,大声嚷着:我的提包怎么会跑到你的脚下,是不是你偷的?!这位老者刚才一直爬在前排座位靠背上睡觉,此时迷迷糊糊抬起头来,嘴里嗫嚅着说不出话来,委屈的眼神让人同情和怜悯。 
塔尔寺座落在西宁市西南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从明朝开始建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塔尔寺占地十四万二千多平米,由许多宫殿、经堂和佛塔组成一个气势恢宏,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落,被称赞为“塔尔寺”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以独特民族风格与高超艺术造诣享誉全国。 
塔尔寺依山而建,顺着山坡走上去,首先看到的是塔尔寺广场上的“八宝如意塔”,八座塔约有六米高,一行排列,形状大同小异,腰部装饰着经文,每个塔的塔身上还有一个佛龛,里面陈列着佛意梵文,这八座塔是清代乾隆年间为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八件大事而建造的。 
塔尔寺的主殿是为纪念宗喀巴而建造的塔殿,屋顶铺盖鎏金铜瓦,所以又叫大金瓦殿,殿脊上装饰着金轮、金幢、金鹿,配上琉璃砖墙,使得整个大殿光辉灿烂,分外壮观。大金瓦殿正中矗立着大银塔,高十二点五米,用银嵌面,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塔前面陈设着金银灯和象牙、古瓶等装饰品,莲台上有各种各样的佛像绘画,墙壁上画着许多的佛教故事,相传这里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 
小金瓦寺的屋顶也盖着金瓦,它比大金瓦殿要小,叫小金瓦殿,它是塔尔寺的家神殿,也叫护法神殿。寺内中院的回廊里陈设着野牛、野羊、熊、猴等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都已被神所征服。进入殿中,看到几个偶像护法神赶着几只野羊,左边还有一匹白马标本,护法神赶野羊,象征妖魔归顺。那匹白马传说是三世达赖喇嘛从拉萨到塔尔寺时的座骑。塔尔寺最大的建筑是大经堂,藏式平顶形状,上面装饰着金幢、金顶、宝塔、宝瓶、宝伞和金鹿法轮等,都是铜质鎏金的,经堂里矗立着一百六十八根雕有精美图案的柱子,外面裹绕着彩色藏毯,挂着刺绣飘带。大经堂的正上方,是宗喀巴像、千手千眼佛、千尊佛像等。经堂设有一千个座位,是喇嘛们讲经的场所。 
在宗喀巴塑像前,僧人们重而复之地蹲下、跪地、爬下,然后四肢伸展贴地、碰头,神态庄严肃穆。看着他们脚下被磨损和碰撞出槽痕凹洞的木地板,看着这份虔诚与执着,我们这些俗人游客的内心深处也屡屡升腾起阵阵热流。 
在这里遇到了上次一同吃饭的藏族老人,他身材高大,脸色黝黑,礼貌地伸出大拇指说过“阿鲁”后,开始边走边用不太利落的汉语向我们热情讲解殿堂和建筑故事。但当看到一座大殿前有一群晒太阳的悠闲僧人,有的缺脚少手,有的眼睛凹瞎,我问他这都是些什么人时,他脸色倏然变成一副冷峻状,扬起右手食指指着东边一座大殿打发我说:去那边,酥油花,很好看,去看看吧,去吧。 
另一边大殿里摆放着许多酥油花造型,有各色人物,有飞禽走兽,有亭台楼阁,有花草树木,这些造型构成一组组历史传奇故事,其中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唐僧取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有形神兼备瑰丽多姿的“木兰从军”、“天仙配”、“嫦娥奔月”。酥油花实际上是一种酥油雕塑艺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西宁市附近还有许多有名的景点。如青海湖和鸟岛,如察尔汗盐湖,如倒淌河、日月山等等,但因时间原因和当时交通不便,都很遗憾地没有一一前往,等以后吧,等以后有了时间,一定要再次游览青海,并从这里踏上去往西藏旅游的征途。 
哦,还有一件事得补充一下,从西宁做这趟生意的结果是,肖明封先生以“套购国家物资”和“投资倒把”罪,被判刑八年。我的那位朋友还算有心计,把所得利润及时上缴公家,在不明不白坐了一年牢后出狱,继而办起了更大规模的织袜厂、炼铁厂、焦化厂,还养过鸵鸟,成为当时县里前几名的富翁。而我在经过西宁检察院和当地公安部门一番调查了解后,材料被移送至县“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主任和我父亲相识,把我叫去训斥一顿后,完事。 
往事如烟,逝去即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兰州一瞥
后一篇:名城曲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