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文台(10)

标签:
河南郑州 |
分类: 中南游记 |
登封观星台是古代的天文观测台,位于告成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正十三年(1354)创建,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观星台的用途相当于测量日影的圭表,它那巍峨高耸的城楼式建筑相当于一根直立于地面上的竿子,台下正北方长堤则是一把度量日影长度的量天尺,台上有两间小屋放着漏壶和浑仪,两室之间有一横梁,每天正午太阳光将台顶中间横梁影子投在量天尺上,冬至正午投影最长,夏至正午投影最短,从一个冬至或夏至到下一个冬至或夏至,就是一个回归年长度。郭守敬通过日月星辰和地球运转规律,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精确时刻,实行了当时最先进的授时历,并且其推算的回归年长度与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分秒不差,却比格里高利历早了三百余年。周公测景台是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在建立王朝后为寻求营建东都洛阳的天文依据,文王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了这座测景台,通过测景台实地观测确立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划定春夏秋冬四时。
古观星台位于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成镇,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距今己有七百多年历史

周公测景台,唐开元年间仿周公土圭旧制改作,以“立竿见影”法来测日影制订时令节气
观星台由元代郭守敬1276年创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天文台,以“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制订历法。
按原物四分之一复制的郭守敬“仰仪”,通过观测可看出太阳球面位置和一年中的位移,还可观测日全食变化
登封市告成镇古称“阳城”,是禹王建都或居住地方,现存古迹主要有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天文博物院、夏都遗址、王城岗遗址、古阳城遗址和战国冶铁遗址、汉墓群、唐宋曲河瓷窑遗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