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读那些书:坐着看世界风景独好

(2017-09-13 14:17:45)
标签:

文化

寻找一颗星

寻找一颗星的博客

那些年读那些书

坐着看世界风景独好

分类: 寻找一颗星:散文诗歌卷

那些年读那些书:坐着看世界风景独好

       去年暑假,妻子带着女儿回河南老家去探亲了,把我独自留在上海。我不舍地说:“你娘俩这一走,我肯定会失眠、不安、孤独、寂寞。”妻子笑而不语指挥着六岁的女儿把一本本书籍从楼下书橱里搬到床头。“在娶我之前,你一直亲吻着她们入眠,我不介意你重回情人们的怀抱……”妻子的笑言让我哭笑不得。

  我回归到粗茶淡饭的阅读时光,每每重读旧书,总有与旧友重逢的喜悦之感,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生片段,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群像。我上学9年,读书26年——是母亲放弃工作送我进了普通学校一年级的课堂,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我爱上了阅读,阅读让坐在轮椅里的我能够穿越上下五千年、周游世界甚至探索地外文明。阅读的时光总是快乐而短暂的,阅读是为现实生活而服务的、阅读使我梦想照进现实遇见了妻子。“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的人生轨迹上真正得到了印证。分别的日子里,每天朋友圈一封“微情书”是我与她雷打不动的约定。妻子归心似箭,我大呼胜利在望的时候,妻子的一个电话让我悲伤异常:“老公,我暂时回不去了,我撞车了,左手骨折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的心脏瞬间翻江倒海起来。时间顷刻间似乎凝固了起来,读书那么些年,读书的厚度加起来足够有10个姚明的身高,但面对爱人车祸的消息,我依然无法淡定。妻子转院到上海治疗是不现实的,因为她左手第2、3、4指基底部骨质碎裂,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拖不起河南到上海的10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于是乎,我只能派母亲长途跋涉去医院照顾妻子,母亲走后,我过上了名副其实自力更生的生活。

  平静下来,面对妻子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意外,我深深觉得:只要活着,只要努力,无论人生的轨迹怎么样变化,我们总能抓住幸福,迎来属于我们的美好日子。回望自己36年的人生,要不是我“那些年,读过的那些书”支撑着迈过了一个个坎坷,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轨迹,我也不会有妻有女过上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人生从开始到终老都是一个“迈坎”的过程——1981年出生时3.8斤的我被确诊为因早产而脑瘫,经过十年漫漫求医路毫无进展,母亲信奉“知识改变命运”陪着我上了九年学,我放弃中考把自己“埋”进了图书馆,整整三年,读巴金、钻鲁迅、看朱自清、背徐志摩、诵闻一多、阅托尔斯泰……与大师对话使我渐渐放下残疾与命运讲和!

  如今想来,我读过的千余本书中,有那么几本为我的梦想插上了一双隐形翅膀,让我坐在轮椅里也能浓墨重彩活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14岁那年,学校图书馆的李老师知道我喜欢看课外书而行动不便,临近暑假就为我精心挑选了4本书送到教室,其中便有本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整个暑假,我一口气把这本长篇小说读了三遍。我第一次意识到,虽然学校里残疾人只有我一个,但世界上残疾人有成千上万个,有的还比我更不幸;我第一次意识到,也许这位名叫方丹的少女坐在轮椅里会感到孤独自卑、失望无助的,但她一直向往着身体之外的精神自由,她努力为身边的人们服务着,她有一群好朋友——谭静、罗维娜、马燕宁、许和平、黎江、杜翰明。方丹不孤独,我也不孤独,我有儿时的伙伴、班里的同学、学校的老师,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我陆陆续续有幸相继读了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绝顶》、《天长地久》、《向天空敞开的窗口》、《孤独的碎片》等著作。这种利用自己独特优势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感觉与我的心灵产生的强烈的共鸣,我不止一次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如果说张海迪的小说让我有了感性的画面认识,那么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让我有了对人生的诸多思考。多年后,当我得知史铁生出了一本《我与地坛》的作品集,我便央求母亲千方百计要买来。当初对于史铁生我不知道他是谁,学习了课文《秋天的怀念》我才知道他是位作家。而他的名篇《我与地坛》第一次我也是从收音机里听名主播朗诵的。就是这朗诵让我久久盘旋于脑海,因为史铁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史铁生的彷徨就是我的彷徨、史铁生的思考也是我一直想要的人生答案……后来,得了他的作品集,我爱不释手。这其实是一段自我式的对话,《我与地坛》只是他一部内心式的作品。读文字贵在读心,在这篇文字里充满着困惑、斗争,用“生活因遭遇而美丽,生命因历练而升华,人生因思考而精彩”来形容恰如其分。读着他的文字,我萌发了写作的冲动,学着他开始剖析自己的人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作品集里,史铁生的另外一篇《好运设计》,我也印象颇深。在真实的人生里,我们无法设计自己的好运,苦痛与欢乐总是相依相伴的,在妻子住院期间,重读《好运设计》,我对车祸的耿耿于怀释然了不少。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却认为,书籍只是记载的一个载体,要想进步,我们必须翻阅她,我们必须品味她,我们必须把她融进我们的人生里。结婚后,我与妻子白手起家的过程让我更体会到了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世界》中所提倡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如此珍贵。

  面对《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尤其是书里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让我这个80后理解起来很吃力,初读的时候画面很模糊,再读的时候人物很清晰,读第三遍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的种种真谛,要拥有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内心才能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是路遥让我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途径。

  从我25岁开始读到这本书,到29岁读懂这本书,期间我也读了不少其他书、写了不少文字、发了不少文章,但对于《平凡的世界》印象深刻得一直没被替代过。大前年看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后,我又去读了第四遍。虽然这部电视剧宣称是十分忠于原著的,但原著的感染力还是大于电视剧很多的。在看小说的过程里,随着句、节、段的不断深入,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连续的画面,那环境的描写、那心理的解读、那人物的刻画……没读原著的人是无法体会的。看完、读完之后,我的写作欲望被强烈激发了出来——想写一部融入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长篇小说。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虽然我没有路遥那扎实的写作功底和纯熟的写作技巧,而且也没有处理复杂人物关系、展现全景式社会变迁的能力,但是我有着和他一样对生活的热爱、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老诗人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恰能表达我的心境。幸运的是:前年开始写的这本《土里的爱,云上的梦》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联席会议办公室扶持,现已完稿,正在积极寻求出版。

  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成就人生的路往往只有一条。所谓:自古华山路一道。生于80年代,成熟于新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2004年,松江区图书馆送我一台旧电脑,我用两只手的三根手指打开了互联网之门。拥抱互联网10多年,换了3台电脑,读书、写作、互联网成为了我赖以生存的“土壤”。坚持读书、勤于写作使我这个终身坐于轮椅上的人真正“站”了起来,大前年开始连续三年获得了“上海市民作家”称号,前年获得了“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去年获得“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在钟情于国内经典的同时,我的阅读也涉猎外国名著,如《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外国小说的思维方式、展现形式、呈现模式与国内小说不同,但所表达出来的真善美,所激荡心灵的震撼力是一样的。在我20多年的阅读生涯里,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让我终身难忘。这部小说爱与命运的主题深深刻入进了我的脑海,女主人公梅吉的那一句“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我太能感同身受了。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生命只有一次来回,我就如一只“荆棘鸟”在生命的河流中奋力争上游,披荆斩棘涂鸦着自己“坐着看世界”的人生篇章,只有自己才能左右命运的方向,走怎么样的路、过怎么样的生活是自己决定的,谁都不能怨!每当迷茫时、每当错失时、每当后悔时,我总能想起这句话,想起这句话时便不由自主回忆起了梅吉一生所受的命运坎坷。

  妻子这一回遭遇车祸让我忽然明白:人生是由一个个坎组成的,整个过程就是过坎的过程,我只希望平平凡凡,平平安安的生活。可是有时候这也很奢望。活着就好,康复就成,磨难让生命更坚强、使我们更相爱……那些年,我读过的那些书在此时此刻让我更加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但只要活着、只要相爱、只要依然在一起,风雨过后,彩虹般的生活图景还会出现,只要心敢想、人肯干,艰苦奋斗的实践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

  又是一年暑假,妻子回河南老家去取掉左手上的钢板,我又回归到粗茶淡饭的阅读时光。经历苦难后的人生,我们彼此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在一起的每一刻。美好有了艰难困苦的衬托,我们才懂得了她的价值不菲——这是生活那本书诉说的真谛,幸运我们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感悟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