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应试教育红灯生逆袭者韩寒涂鸦妙趣生活寻找一颗星 |
分类: 寻找一颗星:文化与访谈 |
韩寒被质疑、被争议甚至被抨击不是一次两次了。作为一名作家,我时常也看不惯韩寒的某些言论。但我就事论事——

寻找一颗星同情过韩寒。在2006年的时候,韩寒,高晓松,陆天明,白烨,一个个都疯了。他们这些名人不好好的写作,写词,评论,都到网上来“华山”论剑了。原因是韩寒在<<三重门>>里摘录了高晓松的一段歌词,高晓松告他抄袭,幸亏韩寒在书的157页有注明说“开始的开始……..(以下为高晓松歌词)”。韩寒,你以后请有话好好说,说急了,他们听不懂。
寻找一颗星与韩寒争论过。缘于韩寒的一篇博文《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诗歌是最天然的语言,是我们心灵最纯真的语言,韩寒,请你不要一棍子打翻一船诗人,也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抹杀了一种文学体裁存在的理由。而我们的诗人同志们:请你们多问问自己的心,什么是真正的诗?你们该有诗性语言哪里去了?虽然你们中间出不了几个如海子和徐志摩般的大师级的诗人,然,请把你们的诗融入生活,用生活的语言来写,可以吗?
寻找一颗星不屑过韩寒。在韩寒说巴金、茅盾、冰心的文采一般的时候,专门发文《大师思想精髓非文采能够表述》——至于文采这东西,没有真实的内容作为底蕴的话,那样的文采是华而不实的;质朴的文字本身具有感染力,也就不需要什么附加的修饰了。心灵袒露了,赤诚之心是不需要任何形容的,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形容的。
寻找一颗星也赞美过韩寒。在2009年,韩寒悄悄然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为“韩寒的书店”的时候,对于爱好书籍的人来说,每买回一本自己钟爱的书,那种喜悦之情足以兴奋好多天。可是,每当在购书的过程中,往往出于对内容的太多注意或是疏忽而买回盗版书,这种兴奋的情绪就会被犹如生吞苍蝇般的感觉所打倒。误购盗版书,让人生气,让人恶心,盗版书既难读,又失去了科研的引文价值与图书的版本收藏意义。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盗版比例让人担忧,韩寒这一招杜绝了买到盗版书的可能。
这回@中国青年报 09版发文怒批@韩寒及其作品@后会无期韩寒现象是中国应试教育所造成的.韩寒只是剑走偏锋罢了.他成名于博客,微博出现之前,不仅写文字而且玩赛车.如今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又靠自己的才华与粉丝把电影搞成功了.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实在让我费解.
韩寒属于自谋出路者,但是他的自谋生涯一直伴随着质疑、争议甚至抨击。写写文字赛赛车,韩寒却独树一帜地走到现在,如今又导演起电影了。这个在中国应试教育夹缝里生存下来并取得一个个成功的人,我们应该看到他的努力与成绩才是。虽然,韩寒现象我们不提倡,也不可能复制。@肖鹰您说是吧?
为什么对韩寒现象,我们有着10多年的关注呢?我想,因为他是一个特例。韩寒一直很有个性,很先锋,很另类,很不拘一格的人,他常常把一些名人老学者大师不放在眼里,动不动就炮轰。寻找一颗星一直非常关注韩寒,因为他在我家乡松江二中念过书,也是这时候,“韩寒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那时候几乎门门功课都挂红灯,语文考试做到他认为够60分及格线时,他就不往下做了。他曾经认为:“数学学到初二就可以了。”如此一个松江二中的“红灯生”却很天才的以一篇《杯中窥人》一举夺得了当年新概念作文的一等奖。从此,韩寒成名了,《三重门》引发的风暴至今余波未断。如今,在文字、赛车之后又玩起了电影,而且很成功。于是,韩寒被质疑、被争议甚至被抨击的龙卷风又来了。
这回是清华大学的肖鹰教授,题目是《“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说什么:韩寒一开始就以“反应试教育”为幌子,承担了新世纪文化的反智主义英雄。在当代中国文化史上,韩寒是继张铁生和黄帅之后,第三个反智主义的“英雄代表”。韩寒说:“我不读文学史,我就是文学史。”这话表现的无知、狂妄,与“文革”时期张铁生、黄帅们的“读书无用论”的狂言妄语一脉相承。最后呼吁:清理“天才韩寒成名史”,不仅是给历史以真相、还文坛以是非之必需,同时也是肃清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毒害极深的反智主义流毒,给青年以正确引导的应有之义。着眼于反腐治国,“假造天才作家韩寒”的最后查证,不仅将坐实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也当是揭开当代中国文坛腐败盖子的一个关键契机。
一个应试教育红灯生的成功逆袭者,用得着那么高大上的帽子吗?可以批评,但也用不着如此犀利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韩寒越被质疑、被争议甚至被抨击,他的路走起来就越顺利、越大步呢?因为韩寒就只有一个,而他只走他自己的路。中国的应试教育成就了多少人,又毁了多少人,我们不去认识、了解与体会韩寒成功背后的积极因素,反而一次次扣帽子,现在又不是“文革”的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