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陪孩子再成长一次:让孩子自信,教孩子相信

标签:
陪孩子再成长一次寻找一颗星涂鸦妙趣生活爸爸与小孩2文化 |
分类: 寻找一颗星:文化与访谈 |
自从2010年7月得知妻子怀孕之后,我欣喜若狂。从儿子才变为丈夫,不久后要升级为父亲了。人生就是这样,经受着生活的苦难与喜悦。父亲是个神圣的称呼,从那时起,我便把自己的阅读重点移向育儿方面。什么安胎、保胎、胎教,什么催乳美食、催乳方法,什么剖腹产和顺产的优劣,什么吐奶了怎么办,发烧了如何处理,妻子如果得了产后抑郁症如何疏解……在寻找一颗星的意识里,当父亲就是保证妻子的平安及孩子的健康。
2011年3月,在妻子生孩子出院到家推开房门的一刹那。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袭遍了寻找一颗星的全身,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欢喜,都梦想成真了。寻找一颗星当父亲了,这实在是最大的幸福。一个不能走、不能跑,靠拐杖与轮椅生活一辈子的男人成为了一个女人的丈夫,继而成为了一个女孩的父亲,这实在是一种最浪漫最幸福的事情了。女儿出生了才发现什么条条框框的“育儿说”都比不了她的浅浅一笑。
最自然地生长便是最好的成长。对于女儿我一直遵循“蹲下来,让自己再陪孩子成长一次”的原则,等着孩子发现了身边的美好告诉我。毕竟有哭有笑才是真实的人生,我不强求女儿一直微笑着,但她的心态必须是乐观的……如今女儿已经4岁了,我没要求她练舞蹈、学画画、弹钢琴,我愿意与她一起看书,一起亲近自然,一起做些莫名其妙的举动。
我的教育方式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虽然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但我始终认为我并不是孤独者。这不,五一假日,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央电大出版社向编辑所推荐的一本父亲和儿子的书《爸爸与小孩2》,作者是赵洪云。拿到此书,封面上“让孩子自信,教孩子相信”不跟我所提倡的育儿理念一样吗?趁没有约稿,我花了三天断断续续通读了一遍。作者用诗的意境写了与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儿子千奇百怪的问题与父亲巧妙而能让他思考的回答。正是:看变幻的自然、谈奇妙的科学、悟丰盈的人生。
其实,生活就是一部正在书写的书,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精彩过程。作为初生者的孩子,在一天天成长着,我们拿什么来满足孩子想知的一切。最初的教育是陪伴,最终的教育是塑造一个健康、善良、正直的人格。寻找一颗星这么想的,也努力如此实践的,但是比起赵洪云先生还是差了最重要的一部,就是记录。《爸爸与小孩2》,就是一个记录的载体,你读它后会不经意的发现,原来孩子的思维比我们成年人更广阔、更耐人寻味。
为了补上这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此刻起,寻找一颗星也要实时记录我与女儿日常生活的原生态。下面就分享第一则记录作为结束语——
今天下午,我和老婆在感叹时间过得快,女儿都四岁啦。
于是,我们想着幸福的老年生活。
我问女儿 :“爸爸老了,你对我好不?”
女儿说:“不好!”
回答得不假思索。“对妈妈好不?”
她就一个字:“好!”
我问:“那给爸爸吃饭不?”
“不给!”
“那给妈妈吃饭不?”
“给!”
妻子问:“你给妈妈吃多少饭?”
女儿回答道:“两勺……”
我问:“那为什么不给爸爸吃呀?”
她居然回答道:“因为妈妈会分给爸爸一勺的。”
我直接倒了。
为什么女儿会一边倒呢?我想了想,我整天在家陪着她,管她、训她,不带她出去玩,即使去了,也几乎不会给她买东西。由于我的残疾,女儿的外出总是妻子带着的。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那句“因为妈妈会分给爸爸一勺的”,看来,我们有爱的婚姻生活全耳闻目染在她的脑海里,这便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