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祈福女孩的祈福梦想:我要走遍100个城市去募捐去祈福

(2010-06-08 10:29:03)
标签:

行万里路

祈福女孩李姗殷

李姗殷祈福梦想

走遍100城市

寻找一颗星

分类: 寻找一颗星:文化与访谈

  最近,寻找一颗星时常关注着一个博客,时常关注着一个小女孩,因为她要“走遍100个城市去募捐去祈福”的行为深深震撼了我。当今社会环游世界已经不再是梦想,可贵的是一个12岁小女孩要环游中国的100个城市去募捐去祈福,这让我们这些三十而立的80后有些汗颜,有些羞愧……


  这个女孩叫李姗殷,马上就要13周岁了,一个小学毕业就在家读书的北京海淀区普通女孩。寻找一颗星关注她缘于她和母亲六一的汶川之行,读着李姗殷稚嫩而纯真的博客文字,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童心的透明,一个母亲为了圆孩子的梦想居然答应了李姗殷要去汶川的要求,而且母亲陪着她一路同行。李姗殷说:我也有力量,虽然微小,可,爱的血液一定是热得。我相信爱如一道光,照向哪里,那里就被点亮。继而形成爱火,凝聚,传递,直到温暖冰冷的人。温暖别人,帮助别人,不只是付出吧,还会比被帮助的人感到更幸福的……


  ——到了映秀镇,我特地去了望乡台。手里捧着洁白的菊花,慢慢的走上台阶,看见一排排的墓碑,心里很心酸。我一枝枝的放在他们的墓碑前,一遍遍的祈祷,希望他们能早日升入天堂。下台阶的时候望着远处的废墟,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和我同龄的孩子们,都上不了学,有些终身残疾,但我要真心的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能早些过上平静的日子。


  如此文字是没有到过汶川之人绝对写不出来的。在两年前的那段灾难里,我们80后、90后的一代表现出的那种民族气质踢翻了平时那些无聊专家贴在我们身上的所有标签,我们已经成熟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实践着“感同身受的爱与被爱传奇”。去汶川李姗殷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5月29日李姗殷一早从213国道冲过去,而后从29日10时开始就发生了山体塌方致213国道中断,回到家2天后,看了新闻有些害怕但显得很平静,在博客里发出了感叹:“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一瞬间,谁也想不到下一秒要发生什么。”

 
  李姗殷说:“在汶川,我真实体会了,那个在文字中的‘爱’变成了一栋栋楼房,一座座大桥,一间间学校……”在汶川看到那么多同龄人残疾的残疾,孤儿的孤儿,在加上四年级时妈妈讲的有的同龄人还吃不饱饭,上不了学,于是李姗殷决定要“走遍中国100个城市”去为那些和她差不多大小的贫困孩子去募捐,为那些经历灾难的人去祈福。想尽最大力量帮助那些和她同龄的孩子,让他们能吃饱饭、不挨冻、有个学校上,能和她一样开心快乐地成长。


  一个两年前的小小愿望,一次短暂的六一汶川之行迸发出能让同龄人吃饱饭、不挨冻、有个学校上而去“走遍中国100个城市”募捐祈福,这或许是改变12周岁李姗殷人生轨迹的又一个拐点。她的博文经新浪推荐后在我们网友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为她的纯真和善良感动,都被李姗殷的“走遍中国100个城市”去祈福去募捐的计划所感染,纷纷表示支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网络时代,李姗殷的出现恰是给了萎靡不振的互联网吹来了一阵清新的微风,力量虽小,但感染极大,这不,她的“走遍中国100个城市”去祈福去募捐的计划刚出炉引得《新京报》来采访……


  寻找一颗星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值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有些家长为了孩子高考时能考高分,从牙牙学语就开始计划着一步一步该如何走……“六一”本来是与童趣、童乐、游戏连结在一起的,可是今天的孩子们,似乎留下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紧张、紧张、再紧张!在许多家长看来,只有灰色的童年才能换一个金色的成年,只有少时吃苦,将来才能享福,这是他们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这句话或许成了许多家长的共识,但李姗殷母亲的这种“实践教育”让我更欣赏,因为寻找一颗星觉得,生命是需要体验的,人生是需要行走的,读万卷书、做万遍题虽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行万里路”,在行走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体验人生的不易。

 


  写下这篇博文,一路祝福李姗殷小妹妹,一路见证她的“走遍中国100个城市”去祈福去募捐的行动,爱与被爱,感动与被感动是不分年龄、性别和肤色的。

 

 寻找一颗星新浪认证微博(http://t.sina.com.cn/exing)将嬉笑怒骂,记录灵感生活,分享经典感悟进行到底……欢迎加关注,和我分享你的精彩,分享你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