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低碳:用“人人”圈点世博

标签:
环保低碳2010上海世博会绿色环保长椅世博会寻找一颗星文化 |
分类: 寻找一颗星:IT潮流趋势 |
说起“低碳”一词,给人更多的感觉无非是时髦与潮流,即使把它圈点到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上亦是如此。这样讲,至少可以为“低碳”一词风靡当下的现状做了很好的诠释,但细细琢磨玩味隐藏背后的似乎更多是对“低碳”概念的模糊。何为低碳,在过去的2009年末,全球瞩目的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的议题热潮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低碳”一词也开始纳入眼线成为关乎发展的主流关键词。也正因为此,低碳世博的号召除却其本身倡导的环保理念更多了一层精神上的象征,在我看来,低碳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更多地成为一种态度。
如若仅仅把“低碳”说成一种时髦是对低碳概念的模糊了。倘若大街小巷尽是塑料袋和纸巾,江流河海尽是污水甚至废水……生态严重失衡的此种情况下,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人会做何感想——到那时候是否还只是事不关己而置之身外的态度呢?所幸,生态的警钟在时刻敲响,在遭受如此恶劣生存环境威胁下,2012的末日预言,各种频发的自然灾难,都警示人们端正对待环境的态度,在低碳面前,人们有必要以身作则继而身体力行。
在西南干旱的那段时间内,人们出行坐公交的时候应该对这样一句广告词并不陌生,说的是“一个人,一滴水”。倘若平时想必谁也无法理解,这两者有何微妙的关联,然而干涸裂缝的土地,灾区民众一个个无奈渴望水的眼神告之了这一切。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表层上看说都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看来,大海之于滴水,归于恩情便无所谓轻重,更珍贵的则是一种态度。
当所有人都在为能够饱眼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博览会而兴奋尖叫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却低调宣称要走低碳的路子,这一口号让好多人匪夷所思,让多少人扑朔迷离。记得,当初世博会城市选定中国上海的时候,中国人骄傲的说,既然世界选择了中国,中国就要用真诚回报世界。几年过去了,为筹备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期待了多久就为此努力准备了多久,千姿百态,创意无限的各国展馆在长三角崛起了,这里边承载了世博的历史精神,同时顺应了时代,彰显了新的时代特征。要问中国人的真诚何在?在我想来,我们的真诚不在科技,不在规模,而在于人人。人人为环保,人人争低碳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此次世博会的血液中。事实证明,这一点中国人也确实做到了。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彰显人人绿色,人人低碳的“绿色长椅”活动。此次活动以“为世博奉献环保长椅”为目标,动员广大市民回收利用饮用后的牛奶饮料纸包装盒,将这些废弃物,通过特殊技术处理制作成世博环保长椅。作为活动,为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在群众间掀起更广泛的影响,活动还评出了个人回收月度冠军。整个活动覆盖上海市12个城区的585个居民小区,吸引了728400多名上海市民积极参与,总回收量达到113吨。活动都影响之广,让人不由发出赞叹。如果说,低碳世博,是一个城市的口号,面向的是整个世界的检验,那么影响如此广泛的绿色长椅活动则彰显的是“人人”的环保意识态度,而这也正是接受检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长椅最终能选入世博园,甚至出现在开幕式当天的焰火表演的原因吧。
如果不曾有此活动,低碳一词或许风潮更高,但却不为人所了解。不得不承认在世博会尚未真正开始的这段时间内,如此众多的绿色环保活动已经给处身世博的中国人充足的滋养来迎接世博,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不知道为何此时我脑海里闪现出一个个蓝色海宝的形象,人字外观的世博会吉祥物,代表的不正是每一个人么?要明白,人人都是绿色环保都是低碳世博理念的践行者。唯此态度才能真正彰显低碳世博的主格调、准精神。
回过头来再看,其实低碳环保离你我都很近,原来,下班后,随手关掉电器电源,用水时,少浪费一滴水,出行时,少随手丢一份垃圾,喝完牛奶后,拍扁牛奶盒投入可回收垃圾箱,这些细微到被人们忽视的小问题,见证的却是大理念。我们拿什么回报世界,又拿什么志愿世博,从眼下着手,从脚下做起足矣。
约稿请用下列方式联系我:
QQ:394423793.
MSN:xunzhaoyikex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