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什么,请别炒教育!读一则教育新闻始末有感

(2008-07-18 02:18:42)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教育秀

寻找一颗星

文化

分类: 寻找一颗星:杂谈与胡说

炒什么,请别炒教育!

读“湖北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新闻始末有感

作者:寻找一颗星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不容有一点被欺骗、更不许有一点背叛的。如果连教育都作秀了,如果连教育都作假了,那么我们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寻找诚信,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真善美,到什么地方去寻找我们自己的灵魂,到什么地方去寻找民族希望的火种……

——题记

 

  现在是2008年7月18日凌晨0:15分,有点睡意准备浏览一下当天的新闻就去就寝了。在看过“张孟苏助人为乐行为被指不存在”和“警方证实助人为乐女生系自费留学新加坡”这两则新闻后,睡意就不翼而飞了。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少女作家蒋方舟”的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蒋方舟上清华搅动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死水;有人以为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教育秀。在这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湖北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的新闻,于是,各大网站的博客、论坛的近9成网友以“不拘一格降人才”支持张孟苏被录取一事,甚者有专家称:“张孟苏的故事对我们的高中教育是个启示:不能只培养高分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视此事为素质教育的胜利……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场素质教育的胜利”是条假新闻,是一场教育的“连环炒作”!
  “湖北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的新闻一开头就写道:她的高考分数不高,在国内只能上个独立学院,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获得宝贵的机会,最终赢得国外大学20万元奖学金——
  大方、健谈,是东湖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张孟苏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成熟与干练,更与18岁的年龄显得极不相符。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只能读个独立学院,但新加坡一所大学却在一次面试之后就预录了她,还给了她20万元的奖学金。
  张孟苏被国外大学预录的经历真的颇有点传奇色彩——
  高考结束后,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下了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西南大学的一位女老师在拆雨篷,因为个子矮,显得分外吃力,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
  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张孟苏准备离开时,对方叫住了她。
  “新加坡的老师让我去酒店详谈,我怕碰到骗子,连忙给同学发了一条短信,让她半个小时后给我打电话,发现情况不对就报警。”张孟苏笑言,没想到真碰到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半个多小时,张孟苏时而用英语口语,时而用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得知张孟苏综合素质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师如获至宝,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给她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这么一件小事与这么大的一份奖励在治学严谨的新加坡会发生吗?而且在“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均否认录取助人为乐女生”,明确告知,“实际上在新加坡并不存在“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而且理工学院属于专科,学制只有3年。此外学校并不能提供20万元奖学金,这项奖学金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给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之后,张孟苏的辅导老师何卫星认为张孟苏被新加坡高校录取的事实“应该假不了”,估计是“新加坡高校低调,不愿意承认和声张这个事情”。
  记者多方联络张孟苏本人,均被告知不便透露张孟苏的联络方式,何卫星也拒绝向记者透露该生的电话,称联络不上她,“电话过多,手机快爆,所以已经关机,估计都被扔了。”
  我想这一系列的谜团才使得记者们千方百计非要调查清楚事实真正来龙去脉的原因所在吧,而事件的真相是发人深思的:张孟苏去新加坡求学不假,但那是她自费去的。张孟苏助人为乐行为根本不存在,又何谈4年将获得20万元奖学金?
  写到这里,我不想叙述谎言被揭穿的经过,因为那不重要。我在乎的是张孟苏自费去新加坡求学为什么被炒作成“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而且还有4年将获得20万元奖学金”的新闻的呢?
  在炒作成流行,成时尚的现在,可以说炒作、作秀不处不在,无孔不入。明星们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就在媒体或自己的博客上自爆一段现在的或曾经的绯闻,让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为了得到更大的销售业绩,厂家的产品广告在电视上、平面媒体上、网络上、手机上到处都有,尤其是什么内衣产品、减肥产品真是满目皆是……我想说一句,“炒什么,请别炒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石,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教育,首先要讲究诚信,诚信是教育之本。
  在看“张孟苏助人为乐行为被指不存在”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忽然记起据2006年07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张“湖北省学校专用收费票据”的收费项目一栏,赫然写着“低分录缺字样。日前,湖北省咸宁医学院2006年应届毕业生小张(化名),鼓起勇气向记者展示了这张能证明其一段“并不光彩的经历”的纸条。
  从2001年开始,咸宁医学院开始大规模违规扩招,不少学生像小张一样,虽然在高考中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但也凭着从2.5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敲门砖”,迈进了读本科的行列。
  在这场大规模的“学历寻租行动”中,钱成了惟一的硬通货。
  无论是“湖北低分女生因乐于助人被国外大学录取”的新闻炒作还是大规模的“学历寻租行动”。这样的现象,首先在思想上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好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错了;差的学生心里偷着乐——嘿嘿,我家有钱,只要把自己炒作几下就能出名:我家有钱,有钱就能上大学!
  教育是神圣的,是“带着人走向光明的综合方式”,而我们的教育呢?我们的教育制度呢?
  钱是什么?钱真能使鬼推磨?
  而“事实”证明:有钱,连教育都能疯狂炒作,连学历都能随便买卖,钱还有什么不能?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不容有一点被欺骗、更不许有一点背叛的。如果连教育都作秀了,如果连教育都作假了,那么我们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寻找诚信,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真善美,到什么地方去寻找我们自己的灵魂,到什么地方去寻找民族希望的火种……


 

相关阅读推荐:

中学生自编自导“暴力秀”视频背后的呼唤(视频图文)

师魂拷问!"老师旁观学生课堂上互殴1人死亡"的思考

教师灵魂拷问!"小学生被老师扇耳光18天后身亡”思考

蒋方舟上清华搅动了中国应试教育死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