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猜曲靖碾压大理的秘密

(2022-04-29 21:34:50)
分类: 在大理烤太阳

初冬时节在曲靖出差,周末赶到曲靖一中看《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曲靖一中和大理一中一样,学校里都有一块古碑。似乎讲究一个“门当户对”,碑的价值和学校能量成正比。也许是“天道轮回”,曲靖在一千五百多年后,多方位碾压大理这个“老冤家”。
 

 

图片

 

很多年以来,会盟碑就在曲靖一中校园内

最近几年才把会盟碑、爨碑独立出来

但仍然有一道后门通往曲靖一中

 

图片

 

 

《西云书院碑》是大理一中的宝贝,可清末的石碑在云南也难以“惊艳”众人,曲靖一中的《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却贵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冥冥中注定,近年来大理一中在内的大理中学,虽然不乏全省重点中学、一级完中,但在曲靖一中年前必须“俯首称臣”,颇具“还债”味道。

 
 

 

 

图片

 

 

大理一中又名“西云书院”
 

一百多年历史

 

 

图片

 

南诏大理国既是源于大理的政治力量闪耀云南、雄踞西南的顶点,却也和曲靖“退居二线”密切相关。南诏政权在统一苍洱地区“六诏”势力后、整合云南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曲靖的爨氏政权——六七百年左右掌控滇东,比南诏大理国合起来还要久远。

 

南诏发源于滇西,“拓东”第一步是建昆明城,紧接着就是通过“计中计”打倒爨氏,过程精彩宛如小型“三国演义”。胜利之后,大量滇东人口被迁移到滇西。据说大理鹤庆寸氏的来历,保山口音和曲靖陆良口音高度同源,都和这个动作息息相关。

 

就如“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爨氏不倒,南诏难搞”,南诏踩着爨氏建功立业。当然,如果有可能历史反转过来,爨氏有实力、机缘整合云南,他一定会把南诏收拾掉。因为从古至今,曲靖、大理各自位于滇东、滇西的交通中心,也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两地天生的“孽缘”,不好调合。好比三国时候不论谁控制荆州,终归受到另外两家的进攻。
 

 

图片

 

会盟碑和爨宝子碑对面而立
 

两个都是全国重点文物
 

 

图片

 

爨家和段家数百年后“和平共处”
 

 

 

图片

 

图片

 
 

 

军事征服、强制移民是瓦解地方势力的两大法宝。爨氏之后,滇东地区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势力能直接左右云南局势,但小的组织就如雨后春笋涌现,“滇东三十七部”就是典型。

 

好比如今的东盟之类的政权联盟,单个国家力量单薄,合在一起后实力不容小觑。滇东三十七部就像爨氏的“接班人”,对云南局势有一定的影响力。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在推翻义宁国之时,主要借助滇南和滇东三十七部的力量。“建国”后,滇东三十七部的地位、待遇更进一步。
 

 

 

 

图片

 

左边为爨碑亭

右边为会盟亭
 

 

图片

 

会盟碑被钢板、玻璃罩保护起来

 

图片

 

 

基于上述渊源,大理国第三任皇帝段素顺在位的明政三年(公元971年),滇东地区发生叛乱、官军平叛,最后大理皇室与滇东三十七部签订盟约,成为一件颇为玩味的事件。

 

“辖区”发生叛乱,滇东三十七部有没有管理不善甚至挑拨纵容?在三十七部没有集体造反之前,平叛、善后都要依靠他们——至少表面上必须如此。因而,作为大理国三军“都统长”的某位段氏皇叔,他带兵平定叛乱后,与滇东三十七部“共约盟誓,勿存久长......歃血”——大约是一起剽牛、喝血酒、诅咒发誓。除此之外,还有加官晋爵、奖励财物的内容,看上去“软硬皆施”,也可能是双方貌合神离之下的无奈之举。

 
 

 

图片

 

 

图片

 

会盟碑出土后一度又被埋了起来

现在看起来很沧桑

一些字已经难以辨认
 

 

图片

 

 

按理来说,从南诏政权开始,别说滇东地区,整个云南、川黔乃至缅甸越南的一部分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范畴。大理国同治下的部落“会盟”,说明这些部落与大理国可能是“羁縻”关系。

 

爨氏虽然倒下,但有着雄厚底蕴的滇东地区一直都有再飞冲天的本钱。曲靖一中等学校一骑绝尘,以绝对优势胜过大理的中学,一来具有象征意义,二来也是年复一年拉开人才差距。再者,当年南诏利用爨氏内部相互拆台的毛病,才得以成功。按照民间的议论,这些年的大理,在这方面似乎也“不甘人后”甚至“独领风骚”,最终打烂了一手好牌。从这意义来说,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隐藏着如今曲靖胜过大理的秘密,也是大理近年来“一蹶不振”的缘由。
 


 

图片

 

隔着玻璃罩
 

相片中的碑文更加模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录:
 

 

据学者多方考证,大致确定碑文内容如下:

 

明政三年,岁次辛未,宣谕足屈 奉承 统率戎行,委服 恩,抚安边塞。是以剪除辶众镇长奇宗、求州首领代连弄、兔覆磨乃等三邑,统置辶众镇。以二月八日回军,至三月七日到石城,更讨打贼郎羽兮、阿房田洞,合集卅七部女考伽诺、十二将弄略等,于四月九日斫罗沙一遍,兼颁赐职赏。故迺共约盟誓,务存久长,上对众圣之鉴知,下揆一德而歃血。

 

(以上为碑正文)

 

 

三军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王示 ,

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

贲彦、敝宇览杨连永、杨求彦,

 

侍内官久赞段子惠、李善,

督爽王清志,

贴侍内官赞卫杨定存,

理摸陁道杨定福,

陁栖袁永智、苏晟兴。

 

(以上为碑上职官题名)
 

 

 

图片

 

旁边的爨碑亭也是大名鼎鼎

 

 

图片

 

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