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国真散文《平凡的魅力》解读的陷阱

(2020-02-16 11:51:34)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语文教学探讨

                                     《平凡的魅力》赏析

和《我喜欢出发》一文写作的格调相似,《平凡的魅力》也是一篇用诗化的语言写出来的精美的议论性散文。这篇文章阅读理解有个陷阱。落入这个理解的陷阱,《平凡的魅力》就会变成一篇有毒素的文章。正确的读解,文章才是鲜美的,而且富有精神营养。

全文只有6个自然段。文章思路清晰明了。第一自然段,从我心上的愿望、眼睛里的悲欢离合和探求的答案三个方面认定我与普通人一样,承认自己是平凡中的一员,因而表明我不会蔑视平凡

我不会蔑视平凡,为什么作者要对读者说这话题呢?我不会蔑视平凡,别人也不会吗?可见生活中一定有人蔑视平凡。如果没有人蔑视平凡,那就没有写文章的必要了。那么到底是谁蔑视平凡?为什么会蔑视平凡?说到这里,我们必须熟悉二的思维,或者叫对立思维。说白天,你要想到夜晚;说月亮,你要想到太阳;说痛苦,你要想到幸福。这就是二的思维,或者叫对立思维。现在汪国真对我们说平凡,那么我们想到了什么?答案在下文,下文提到了不凡崇高。平凡是与不凡、崇高相对应的。所以平凡的问题就是不平凡崇高的问题。我们的理解能力到达这里,那么就知道下文一定会写平凡与不平凡,平凡与崇高之间存在的问题。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们会发现,课文中我是平凡的代表,而你却是深沉深刻崇高的象征。你我之间的关系,严重对立,十分紧张。你以深沉俯视我,以深刻轻视我,以崇高揶揄我。我和你针锋相对,我不看你的尊贵容颜,我看山的雄奇、天的高远;我不听你空洞的大话,我听林涛的喧响、海洋的呼喊;我也永不会向往你的空中楼阁,要向往什么,我就向往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读了这一段文字,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形象,那就是叛逆。难道这篇文章要教我们如何叛逆?如果不是,那又如何解释?这里就是前文所说的理解陷阱之所在。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当然,那些真挚的熟悉的或者陌生的朋友提醒或者勉励我,不论说对了说错了,我都会感到温暖。这段话让我们更容易产生这样的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就是之外的某个人。我与你,平凡和崇高之间的对立、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如果是这样理解课文,便落入误解的陷阱。这样理解就会去接受的叛逆,肯定平凡对崇高的否定和叛逆。这样解读文章,读者就中毒了。这里要特地声明一下:文章本身是没有毒素的,是因为误解才会中毒的。中毒以后就会产生思想的错乱,平时我们说见贤思齐,这里却变成了对崇高的叛逆。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误解呢?大家只要细心的读一下第二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说的是什么意思。熟悉或陌生朋友的提醒勉励,实质上就是别人对的批评。那么批评有两种,通常我们说批评和自我批评。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对立和叛逆,实质上是作者内心世界中进行的自我批评。文章中的,是作者思想中的对立面。换一句话说,作者内心世界里面崇高与平凡的纠结、冲突,外化为两个形象。

那么,这样理解有什么依据?文章第三自然段: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美丽,也不能说明绚烂,自以为不凡更不能象征着英雄气概立地顶天。注意:孤芳自赏自以为不凡两个词。谁孤芳自赏了?谁自以为不凡了?不都是自己吗?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自我批评?这个问题才是理解这个课文的关键中的关键。汪国真,确如作者自己所说的,他是平凡中的一员。他小时候也坐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年轻的时候热爱诗歌,可能写了很多诗歌,却没有被发表。基本上可以肯定,他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并不是他写的第一首诗歌。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他不断发表的诗歌,而且成为了诗人;他不但成为诗人,而且成为了一位能够在全国诗坛掀起诗歌热潮的一位著名的诗人。成名成家之后,有许多人找他签字留名。我想,汪国真遇到了自我膨胀问题了。这不仅仅是汪国真一人出名以后会遇到自我膨胀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有成就的人,出名以后多少都会自以为不凡孤芳自赏。这当然是不可取的。自以为深沉、深刻、崇高,就会俯视别人,轻视别人,嘲笑别人。结果,自己的深沉就变成了轻浮,自己的深刻就变成肤浅,自以为的崇高却变得渺小。这是汪国真的经验自谈,是汪先生对我们吐露的真心实话。 

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像汪国真那样,通过毫不留情的、严厉的自我批评和接受朋友的批评,从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自我膨胀中,理性地回归于平凡。

文章的题目是《平凡的魅力》,但写到这里,作者还没有告诉我们平凡有什么魅力。于是,文章第4个自然段,承上启下,作者以风、水、雪三种平常物喻己,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平凡,并且告诉读者,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并非没有魅力可言。

承接上文的三个比喻,作者巧妙告诉读者平凡有什么魅力。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在冬日与春日之间。三个比喻,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却非常有说服力,让读者不得不承认平凡是有魅力的。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宣告自己欣赏、喜爱这样的平凡,并且要努力成为这样的平凡。努力二字,暗中与第二自然段中的自我批评形成了呼应,诚实的告诉读者,虽然自己已悟到了平凡与崇高的道理,但要做到知行合一,还必须经过一番努力。

本文以文学的手段描述了一个自我批评的心灵故事,启发读者如何通过自我批评,让心灵从自以为不凡回归于平凡,从骄傲回归于谦虚。

通过本文的解读,让我们获得一个阅读理解的经验。文学的语言描述,其内容会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处,有待于读者,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加以填补,让阅读理解到达作者的言外之意。这是我们语文要练就的一种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