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散文《我喜欢出发》赏析
(2020-02-16 11:17:24)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语文教学探讨 |
汪国真这一篇富有诗韵味的散文,骨子里却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简短,只有8个自然段。开篇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喜欢出发。换一种表达法,就是说“我喜欢不断的追求新的人生境界”。
论点提出来了,下面必须回答为什么喜欢出发。于是文章的第2个自然段,从“理“上回答了我为什么喜欢出发。汪国真用诗性的语言回答了我喜欢出发的理由。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困难在于:汪国真用形象、感性的语言来说道理,我们必须做理性的理解。
凡是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变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意思就是说你现在所到达的人生境界,哪怕多美好,我们都不能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上。否则就无法到达更为美好的人生下一个境界。这是我喜欢出发的理由之一。
文章第3自然段,从“境界“上,阐明我喜欢出发的第二个理由。见了大山的巍峨,还有大海的浩瀚;见了大漠的广袤,还有森林的神秘。只要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们就应该有到老都不能停止的追求。这就是我喜欢出发的第二个理由: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就有不老的追求。这里说的巍峨的大山、浩瀚的大海、广袤的大漠、神秘的森林,不要单纯的把它理解成眼睛看的景色,应该要把它理解为是人生多姿多彩的境界。
文章第四个自然段提到大山的坎坷、大海的波涛、大漠的风沙、森林里的猛兽,都是象征着追求中的艰难险阻。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出发。突出体现“喜欢“二字。作者通过这一段的表述告诉读者:追求生命中美好的境界,必将遇到艰难险阻,必须有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
第5自然段鼓励年轻人要勇于打破平静的生活,去追求人生新的境界。即便老了也应当志向更高,追求的劲头更大。同时也阐明了,我喜欢出发的第三个理由: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第6自然段,进一步从“境界“上阐明了,我喜欢出发的第四大理由。文章第七个自然段概括性地提到了境界。到这里文章总共呈现给我们的三层境界。哪三重境界呢?第一重境界,人眼所见:大山、大海、大漠、森林。第二重境界,为眼所见心所感:巍峨、浩瀚、广袤、神秘。这重境界是和前面的大山、大海、大漠、森林相对应的。第三重境界:深刻、勇敢、沉着、机灵。原来喜欢出发,或者说不断的生命追求,将使人眼之所见,心之所感“,最后到达心之所悟而成为自己的人格力量。这是我喜欢出发的第四个理由。
第7自然段不仅谈了出发的志向和意志,而且还阐明了出发的意义。给自己的青春树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此一路风雨跋涉,而变得丰富而充实。
文章结尾,简明扼要,既呼应了开头,也鼓励读者“喜欢出发”,流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