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不能变成提款机,优化股份减持从治本开始

(2023-11-10 08:39:30)
标签:

财经

股票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对此,证监会表示,将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高效、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而优化股份减持、融资融券、再融资等机制安排则成为其中的举措之一。个人以为,股市不能变成某些人的提款机,优化股份减持须从治本开始。

    股份减持早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自资本市场开启全流通开始,相关股东减持股份其实也是市场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当初规定相关股东持股须有一定的锁定期,特别是大股东、实控人等锁定期限还不低于三年,但三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特别是,大非锁定期为三年,但小非锁定期只有一年时间。而在锁定期过后,小非便开始了减持之旅。

    大小非减持对于市场的影响如何?相信投资者心中会有自己的答案。创业板设立后,由于民营企业占据绝对多数,创业板民营企业股东的减持也让市场有不可承受之重,创业板也曾被市场解读为“套现板”,也凸显出创业板大小非减持的疯狂程度。

    目前从资本市场“抽血”的主要有新股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印花税、大小非减持、交易费用、承销保荐费用等。新股IPO与上市公司再融资“抽血”给市场造成的压力自不待言,众多大小非的减持同样让市场难以承受。近些年来,沪深股市持续低迷,大小非大肆减持显然难辞其咎。

    注册制开启试点及全面铺开后,随着上市条件更加宽容以及上市门槛的降低,更多的企业欲跻身于资本市场。这些企业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股份套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频频发布减持股份的公告。

    一家企业融资上市,如果能够回报投资者,那么其相关股东减持股份也还说得过去。问题在于,目前在沪深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中,几乎80%无法为市场带来真正的价值。虽然不乏有某些上市公司也给投资者分红,但其分红金额少得可怜,与其从市场中的融资额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大小非都算计着减持套现的市场,显然不会是一个有希望的市场。但不幸的是,沪深股市正是这样的一个市场。某些股东的减持,堪称歇斯底里。违规减持、清仓式减持案例频现,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尽管对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监管部门也出台了规范措施。但是,个中的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小非的减持基本不受约束。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如何,是否能给投资者分红,这些都不会影响到相关股东的减持。一个不创造价值的上市公司,却能通过上市为其发起人股东创造“价值”,这样的市场合理吗?至少个人表示怀疑。

    当股市变成某些上市公司股东的提款机,市场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上证指数连续多年来在3000点徘徊,当然也与之密切相关。因此,监管部门表示要优化股份减持的制度安排,如果仍然是小敲小补,个人以将于事无补。

    抑制企业IPO的冲动,抑制上市公司相关股东的减持,个人以为仅仅只是优化股份减持的制度安排是远远不够的。优化股份减持的制度安排,或只是治标的举措,甚至连治标的目的无法达到也是有可能的。

    个人以为,对于股份减持问题,重在治本。首先,需要厘清哪些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是可以减持的。其次,股份如何减持。

    对于第一个问题,个人以为,即使在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也须与多方面挂钩,这与全流通并不矛盾。比如股份减持可与累计分红金额挂钩。可规定,上市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分红金额达到累计融资金额50%的,相关股东才可减持持有的股份,无论大非还是小非都是如此。该规定既可抑制企业上市的冲动,对于那些盈利能力不足,无能力分红的上市公司也将是重大考验。

    沪深股市众多上市公司只有投机价值,丝毫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这样的企业上市,也只是为了圈钱与减持股份,市场有必要将这样的企业挡在门外。

    对于股份如何减持的问题,个人以为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比如对于小非减持问题,可规定每年减持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初期持有的10%,亦即10年时间才可减持完毕。对于大非,每三个月减持股份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且每年减持股份不得超过持有的10%,且须提前发布减持提示性公告。

    扼住上市公司相关股东股份减持的咽喉,既有利于将无盈利与分红能力的企业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也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而且,还可减持市场因IPO、再融资、股份减持所产生的资金面压力,实乃一箭多雕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