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如何变革,监管怎么转型,上市公司应该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回报投资者,针对这些问题,在日前举行的“浦山讲坛”上,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个人以为,只有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才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活力。
在讲坛上,肖钢谈及资本市场的变革问题,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包括深化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数字资本市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升监管水平等,基本上是面面俱到。
我国资本市场诞生30年来,能够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才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例。新股发行制度历经了额度制、审批制、核准制,目前注册制正在科创板与创业板进行试点。而无论是额度制、审批制,还是核准制,证监会一方面既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另一方面,又需要为企业的质地、业绩,以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背书。这不仅不利于证监会的角色定位,也不利于证监会履行其监管的职责。
目前注册制在科创板与创业板试点,无疑是市场发展的结果,更是不断改革的成果。注册制能够在科创板率先开启试点,打消了市场投资者对于注册制的恐惧,也使IPO改革不断深化。注册制核心在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实行注册制后,新股发行的门槛会降低,此前投资者普遍认为会涌入大量的新股,而导致市场有不可承受之重。不过,从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看,注册制并非什么洪水猛兽。注册制背景下的新股发行,仍然按部就班,并没有对市场形成太大的冲击。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稳步推进,客观上为目前在创业板启动试点积累了经验,也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从额度制到目前的注册制,只是A股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而已。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主要解决“进”与“出”、上市公司质量、股东回报,以及投资者保护等问题。
“进”与“出”方面,主要涉及企业上市与退市、吸引长期资金进场、市场对外对内开放问题。对企业的上市与退市如何进行把关,既事关IPO改革与退市制度改革,也会对上市公司的质量产生影响。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整体不高,投资价值缺乏,与没有严格把好“入口关”与“出口关”是分不开的。而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对于A股这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而言,个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股东回报与投资者保护,其实都涉及到投资者切身利益问题。但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回报股东,其盈利能力、分红能力至关重要,追根究底还是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投资者保护方面,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制度建设的完善,强化市场监管等不可或缺。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不断推进市场化的同时,法治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法治化作为保证,投资者保护就只有是一句空话。
客观上讲,肖钢所声称的五个方面的变革,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某种意义上也是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的一大方向。当然,既然是改革,就需要循序渐进,既不可畏缩不前,也不可急功冒进。
特别提示:请关注曹中铭微信公众号
caozhongming999,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