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4日到11月13日,昌九生化已连续7个交易日“一”字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对于那些融资买入者来说则更是如此。按照昌九生化七个跌停测算,融资者存在爆仓的风险。此前投资者往往遭遇上市公司发布利空的“黑天鹅”,此次昌九生化的投资者则还撞上了两融的“黑天鹅”。
在沪深大盘指数波澜不惊背景下,今年昌九生化的表现堪称抢眼。2012年底,昌九生化报收14.79元,今年最高上摸40.60元,最大涨幅高达174%。该股走势如此火爆,与赣州稀土将借壳的传闻有关。毕竟,在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背后,往往意味着股价“乌鸡变凤凰”,更意味着先知先觉者财富的大幅增值。但人算不如天算,赣州稀土最终没有选择同一省份的昌九生化,而是钟情于威华股份。重组预期落空,昌九生化的跌停潮随即开启。
其实,遭遇两融“黑天鹅”的不仅仅是昌九生化,冠豪高新亦是其中的不幸者。冠豪高新6月13日宣布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10月28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资产重组终止,自此其股价亦开始下跌之旅。停牌前其股价收于15.77元,目前则在8.80元左右震荡,投资者的损失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与昌九生化一样,冠豪高新也是一家两融标的证券。
股价下跌,融资盘遭血洗,昌九生化与冠豪高新只不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已。此轮股指下跌以来,像华平股份、神州泰岳等,在其股价大幅下挫的背后,融资者与投资者都是大输家,特别是融资买入者,更是亏损严重。也正是由于股价下跌导致投资者可能存在爆仓风险进而危及到券商本身,昌九生化被多家券商调出融资融券标的。
显然,昌九生化造就了两融第一惨案,不仅其投资者此前没有充分意识到,整个市场对于两融风险其实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昌九生化的暴跌,无疑为参与两融的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资产重组的题材并不靠谱,融资买入也并不意味着利益,有时恰恰是风险。
股市频现两融“黑天鹅”,在为投资者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其一,威华股份公告赣州稀土借壳前,就有神秘人在股吧中提前进行了曝光。11月1日也即昌九生化暴跌前一个交易日,其更是提醒投资者赶紧逃命。事实证明,该神秘人所言不虚。反过来说明,赣州稀土借壳威华股份的消息被泄漏,在该借壳案中存在“先知先觉”者。当然,个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需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来确定。
其二,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应该成为两融标的证券?今年9月初,两融标的证券扩容至700只,昌九生化位列其中。但近年来该股业绩乏善可陈,2011年每股收益0.06元,去年亏损0.60元/股,今年上半年亏损0.17元/股。业绩不佳,无形中暗藏资产重组的机会,却成为两融标的券,其实也为两融第一惨案埋下了伏笔。因此,监管部门今后选择两融标的时,应该慎重选择。
其三,两融风险如何防范?两融“黑天鹅”的出现,代价是沉重的,教训是深刻的。在市场不断推出创新举措的同时,防范其中的风险成为重中之重。对于监管部门来讲,除了慎重选择两融标的外,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防范两融风险,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