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半两融客户亏损不正常

(2013-07-29 08:05:38)
标签:

再发

亿元

应全部

劣根性

背景

股票

        融资买入做多,融券卖出做空,对于融资融券业务来说,如果股市出现上涨行情,融资者应该整体上获利,融券者出现亏损;如果股市产生下跌走势,则两者正好相反,而这亦应是两融业务的一种“常态”。但这种“常态”在A股被打破。

        两融业务参与者盈亏情况到底如何,来自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今年上半年,共有约30万位投资者进行了融资融券交易,其中,66%的账面出现浮亏,34%的账面出现浮盈。整体而言,上半年融资融券客户人均浮亏率为3.5%。此外,还有226位客户被强制平仓。

        人均出现浮亏,实际上也说明亏损者财富缩水的严重程度。此前,像中国石油、中国远洋等央企上市公司因股价大幅下挫被投资者斥之为股市“绞肉机”,与之相比,融资融券业务的“绞肉机”角色亦正在逐步成型。今年以来股市仍然低迷,在持续下跌背景下,如果投资者融券做空避免融资做多,应该能从两融交易中获利的。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股市下跌,两融参与者仍然整体上出现亏损,从侧面说明,融券业务的做空机制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

        显然,过半融资融券业务的参与者出现亏损,这是不正常的,然而个中却并非没有原因。首先,做多赚钱在A股市场已形成传统,也是某些投资者的思维定式。两融业务中虽然存在做空机制,但受投资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者更热衷于融资做多,而不习惯融券做空。一旦遭遇股市下跌,出现亏损甚至被强行平仓的命运就会“被注定”。

        其次,与A股市场“重筹资”的劣根性一样,两融业务推出后,尽管投资者可以融券做空,但出于稳定市场等多方面的考虑,监管部门显然更“重融资”而“轻融券”。如去年8月份转融通业务推出时,监管部门就规定转融资试点先行。今年1月底两融标的股票虽然从此前的278只扩容至500只,由于券商本身持有的证券品种、数量等相对有限,根本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融券业务更多的是只具备形式上的意义。即使是2月底转融券业务开展试点,其标的股票也只有90只,投资者融券做空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

        其三,融资融券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融业务参与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截至7月22日,两市融资余额高达1483.24亿元,融券余额则只有“可怜”的28.72亿元,融券余额占比仅仅只有1.90%,而融资余额占比则高达98.10%。如果今后股市上涨,融资者或能从中获益,一旦股市再次大幅下挫,融资出现亏损甚至被强行平仓的将大有人在。

        期指因存在高杠杆效应,置身其中的高风险不言而喻。相对而言,由于多家券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降低了参与两融业务的门槛,融券业务才是适合广大投资者的做空手段,也是其对冲市场风险的一大法宝。然而,融券业务(包括转融券)受到的限制太多,导致其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上半年过半两融客户出现亏损,亦是“正常”不过。

        因为市场的不成熟,也因为市场投机之风盛行,某些个股或板块常常陷入高估值的泥潭,而融券做空是使上市公司估值回归理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也能防范个股或板块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笔者建议,除了ST类个股外,其它的股票应全部成为转融资与转融券的标的证券。当融券余额能与融资余额并驾齐驱之时,像上半年过半两融客户亏损的现象或许不会再发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