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股市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当天上证指数大跌近50点,跌幅达到2.44%。这也是自6月份以来第五次出现日跌幅超过2%的情形,如此事实也说明目前A股市场的疲弱程度。当然,股市产生大跌,并非没有原因。
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拉响警报、宏观经济数据可能不佳等显然对股市下挫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最值得关注的则莫过于IPO重启的传闻再次出现。其实,6月24日股指暴跌5.30%,IPO重启就扮演了一次“狼来了”的故事,周一股市作出的反应,不过是故事再次重演而已,但其对市场的杀伤力却不容忽视。
去年A股“熊霸全球”之时,市场上要求暂停新股发行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监管部门对此置若罔闻,并且还以“新股发行规模和节奏主要还是依靠市场供求机制进行自我调节”来进行辩解。然而,去年四季度新股IPO却不得不被迫“暂停”。这说明,此前的新股发行导致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因此,IPO重启常常被市场解读为“狼来了”。
IPO重启,意味着新股发行将再次拉开大幕,意味着新股又可以从市场中“圈钱”,同样意味着市场将开始“失血”。事实上,这也是投资者恐惧新股发行的重要原因。
大小非减持套现、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新股发行,是当前A股市场的三大“吸血鬼”。三大“吸血鬼”中,大小非减持异常凶猛,上市公司再融资当仁不让,相对而言,只有新股IPO常常“被暂停”。一个新股发行频频“被暂停”的市场,除了说明IPO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或缺陷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尽管该功能常常遭到扭曲),这样的市场其实也是不正常的。
避免IPO重启演变为“狼来了”的故事,首先监管部门要给予市场明确的预期,而不是总是以模棱两可的模糊语言对市场有关IPO重启的传闻进行辟谣,或者干脆保持沉默。如此前市场出现IPO重启传闻时,监管部门只是表示IPO征求意见稿正在研究与梳理,修订完善后将适时正式发布。而7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同样是IPO重启的传闻,监管部门竟然不直接进行回应,此举亦被市场认为相关传闻属实,进而导致了“黑色星期一”的产生。
事实上,要避免IPO重启演变为“狼来了”,最重要的还在于IPO改革要到位。以往的多次改革,虽然都有进步,但步伐都不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新股发行价格不合理的“劣根性”一直没有解决。市场对于IPO重启的恐惧其实不在于新股发行,而是在于其发行价格的不合理,而是在于新股的“三高”。试想,如果A股市场新股IPO时能够像成熟市场一样以低于10倍的市盈率发行,其发行价格合理地体现了上市公司的估值,IPO重启不仅不会被认为是“狼来了”,投资者反而会进行追捧。
IPO重启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如何对现行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如果此次IPO改革仍然不到位,那么新股发行被暂停的情形就会被重复,IPO重启仍然会演绎着“狼来了”的古老故事,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