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农行A股终于挂牌交易,16日其H股在港交所挂牌。虽然农行A股挂牌价格“高达”2.74元,但也仅仅只比发行价格高6分钱。而在A股挂牌后的几个交易日,基本上处于一种保破发的阶段。
在农行A股挂牌当天,行长张云表示“既高兴又有压力”。高兴的是股价能够上涨,说明市场认同农行的企业价值,而压力则来源于投资者的信任和上市之后更严峻的挑战。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农行股价上涨只是短暂的。而从每天的抛盘来看,似乎是来势凶猛。若非所谓的“绿鞋”机制,农行或许早就破发了。
其实,农行破发如否已经不重要了。目前沪深两市1800余只股票中,农行的价格是最低的。甚至一些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股价,都比农行高许多。如果农行破发,只能进一步增加其投资价值。即使是从每年分红的角度而言亦同样如此,更何况,投资农行中间还存在博取差价的可能。
农行上市的进程可以追溯到10年前。从1999年农行与其它三大行中工建剥离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到2004年农行开始上报第一次股改方案,再到今年的挂牌上市,农行的上市过程可谓好事多磨。与中工建三大行相比,由于农行本身的原因,其上市时间比其它三大行整整慢了好三四年。
尽管农行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去年的业绩与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以及坏帐率、抗风险能力均不俗,但与其它三大行相比显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从询价前市场一致的不看好早已给出了答案。
农行询价前,市场普遍认为其发行价格应该不高于2.50元,极端的甚至认为应该低于2元,而农行的四大承销商则认为其估值在3元以上,事实却是,农行发行价格定位于2.68元,这也被诸多机构投资者认为“好于预期”。
不管怎么说,农行已经挂牌上市了,剩下的就是农行如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如何提升业绩以及如何回报投资者的问题了。作为四大国有银行的“收官之作”,农行“A+H”同步上市,在募集了巨额的资金之后,其万里长征才开始了第一步。
按照目前A+H股上市公司的普遍规律,每年实施分红定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不像国内A股挂牌的某些“铁公鸡”上市公司,可以连续10几年不分红。问题则在于,农行每年的分红,能否跑赢CPI,股息率能否超过一年期银行利率水平。
虽然张云表示,从贷存比看,农行的贷存比是各家银行最低的,流动性的优势使农行未来在扩展有效信贷资产和资产增长方面有很大的空间。但如果管理存在漏洞,或者说操作不当,即使空间很大,也未必能够创造出回报投资者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