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个交易日高开低走,连续三根阴线,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这就是中国中冶挂牌三天的走势。此前,市场预计中国中冶挂牌后可能会有点“野”,却没想到是如此的“野”法。
没有太多的亮点,是中国中冶上市首日给市场最深刻的印象。以35.24%的涨幅开盘,最终以28.04%的涨幅收盘,其首日涨幅创出今年新股的新低。相对于22.66亿股的发行量,其当天66.26%的换手率却并不低。低的是,中签者打新的盈利收益。
作为今年A股市场的第二大IPO,中国中冶的表现堪称“低调”。同样是“中”字头新股,中国建筑发行120亿股,中国中冶只有区区的35亿股,但中国建筑首日上市的是60亿股,而中国中冶则只有不到23亿股,如果从发行市值方面来考量,中国建筑是250亿元,而中国中冶只有123亿元,但却是中国中冶的表现远远不如“巨无霸”中国建筑。
显然,中国中冶上市后表现“低调”,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与中国建筑相比,中国建筑上市时,正赶上了今年行情的尾声,尽管当时股指的走势已是强弩之末,但毕竟惯性犹存。而且,对于此前上市的新股而言,动辄翻倍的涨幅以及四川成渝首日的表演,不可能不对中国建筑的开盘产生影响。而中国中冶挂牌之时,市场正处于暴跌反弹之后的再次调整市道中,此时市场人气不再,特别是在深交所大力抑制新股炒作波及到中小板新股涨幅的背景下,不可能不“传导”至中国中冶。况且,近期来监管层密集放行新股发行与上市,再加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抽血效应等,这些均对中国中冶的炒作形成了负面作用。
其次,中国中冶本身发行价格奇高。中国中冶是以特批的方式发行上市的。发行新股前,中国中冶的面值为0.30元。0.30元的面值,发行价格为5.42元,如果按照一般企业上市发行面值1元折算,中国中冶的发行价格为18.07元/股,对于大盘股而言,这个价格绝对不低。也正因为如此,市场才会对中国中冶敬而远之。
而从中国中冶的发行市盈率看,按照2008年的盈利测算,其发行市盈率高达41.9倍,已经高出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即使是从发行价格来分析,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更何况再经过二级市场的炒作,当然更无法吸引投资者的追捧了。而尽管该股的保荐人“别出心裁”地利用中国中冶2009年的盈利预测来“打肿脸充胖子”,但一来2009年还远没有结束,四季度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以半年或三个季度来预测全年的业绩,显然有点牵强;二来其发行A股时,虽然考虑到了新股发行的摊薄因素,但却没有考虑到发行H股后对于全年业绩的稀释。因此,就算其时中国中冶按预测的业绩测算发行市盈率水平,同样是存在水分的。也就是说,中国中冶的发行价格有点高得离谱。
其三,创业板的推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创业板发审委的“白加黑”与“5+2”,创业板过会公司的鱼贯而出,10家创业板公司紧急IPO,无论是对市场的人气上,还是对于资金的吸引上,都已经表现出来了。作为10年磨一剑而推出的创业板,首批公司几乎都达到了中小板甚至是主板的上市条件,早已褪去了“高风险”的光环,市场对其进行热炒应是预料之中的事。而A股向来都有炒新的情结,主板、中小板资金向创业板的转移,当不出什么意外。因此,鉴于市场的现状,中国中冶的“低调”挂牌,其实早就注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