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怎能染上“赌博”恶习?

(2009-09-22 08:16:40)
标签:

基金

证券

价值投资

恶习

资产重组

股票

    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含金量”向来不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其业绩到底如何将会与投资者见面;前十大流通股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有机构的身影?上市公司发展潜力怎样?对于新的一年或者下一个报告期有什么打算?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等等等等,基本上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作为市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每股收益多少,是出现增长还是下降,其二是是否有机构进入,而这两点也几乎成为某些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今年上市公司中报透露出一“怪现象”,曾经对于ST股、垃圾股敬而远之的证券投资基金,居然纷纷扎堆其中。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今年中报显示,在沪深两市130多家ST个股中,共有15只股票前十股东中有机构出现,其中有13家是二季度新进的,其中机构主要包括基金、券商自营、QFII等。而基金在二季度介入的ST股共有7只,如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基金买入304.41万股ST东源,上投摩根旗下的两只基金共买入585万股ST亚华,其持股比例占流通盘比例竟然超过5%。

 

    从基金介入的ST个股看,业绩乏善可陈,但基本上都是存在重组可能的,并且多数的重组都与房地产行业有关。本来,这些ST股如果仅仅只从业绩上分析,是难以入这些大资金“法眼”的,更不要说动辄几百万股的大手笔持有了,但正因为这些股票披上了重组的外衣,从而受到基金的青睐。

 

    在证券投资基金没有问世之前,市场上投机之风盛行,其后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尽管市场上投机疯狂的现象仍然不时产生,但价值投资还是被诸多投资者在实践中运用,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基金有时却将这一根本的理念无情地抛弃了。

 

    显然,基金纷纷买入ST股,“赌博”的意味更浓。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大,某一环节出现一点小问题,就有可能导致重组的失败。因此,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并没有任何绝对的成功把握。那么,基金去赌一把,同样存在被“忽悠”的可能,进而造成巨额的损失。

 

    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基金对于ST股、垃圾股资产重组的前赴后继。事实上,像前几年基金出现在ST股或者说赌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还是“小概率事件”,如今却大有“一窝风”之势,并且,个中还存在着从单只基金到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规模化“赌博”的倾向,这不能不让市场担忧。

 

    实际上,在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问题上,基金似乎更具“先天性”的优势,相关方案公布前就提前“潜伏”其中,无论是著名基金经理管理下的基金,还是今年成立不久的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基金等都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基金在赌ST股重组时往往比散户提早进入的原因。当然,在这一切的背后,信息披露的不对称已经暴露无遗。

 

    从最初倡导价值投资时扎堆于绩优股与蓝筹股,到开始涉足业绩平平的个股与绩差股,再到如今跻身于ST股与垃圾股赌重组,基金投资标的的改变,本质上反映出其投资理念上的变化。尽管基金仍然还在高喊着价值投资,但早已失却了其中的灵魂。然而,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又怎能染上“赌博”的恶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