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交易日,2008年的股市将凄惨收官。今年收一根巨阴K线将成定局,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整个市场的市值出现大幅缩水,以及投资者出现了巨额的亏损。
2008年的资本市场,处于既无奈又无助的困境中。这几年的股指走势犹如“过山车”,前两年涨势如虹,今年则持续下跌。并且,在监管层全力救市的背景下,3000点没有打造成政策底,2245点的牛熊分界线被轻易击穿,甚至于1800点也一捅就破。实际上,就连1664点能否造就市场底还需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股指暴跌,代价无疑是沉重的。不仅投资者遭遇了巨亏,其信心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证券市场的功能亦被严重扭曲。更重要的是,熊市的阴霾不知何时才会散去。
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面临着的严峻局面、大小非的疯狂套现,如同压在当前市场上的“三座大山”。其实,即使是其中的任何“一座大山”,亦会让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更何况是同时出现?
在扩大内需等诸多利好刺激下,上个月股指曾经产生了强劲的反弹。尽管如此,市场的颓势仍然未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显然还有待时日。“虚拟经济”本质上就是“信心经济”,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监管层救经济、救股市措施纷纷出台的背景下,股指还是欲振乏力。因此,从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出发,监管层还应该出台更多的利好措施救市。
但是,救市仅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A股市场更需要的是一场变革。近几年来,监管层虽然在不断强化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大力推行市场化的进程也没有懈怠,然而,A股市场仍然没有摆脱暴涨暴跌的宿命,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A股市场最大的症结是什么?在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严重不公。毫无疑问,中小投资者常常成为“股市绞肉机”中的牺牲品,与利益分配不公密切联系。不仅表现在内幕交易、信息不对称、操纵股价上,也表现在新股发行、大小非的套现上。话说回来,由制度缺陷形成的大小非问题,整个市场在为之买单,而更多的则落到了中小投资者的头上。
就像四年多的大熊市后终于迎来了股改一样,此前超过万亿市值的灰飞烟灭,代价虽然巨大,但毕竟学费没有白交。而且,正是股改的启动,才产生了一轮大牛市行情,并创出了A股新的历史高点。同理,近一年多来的暴跌,超过20万亿市值被蒸发,没有理由不总结经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而让其打了“水漂”。
牛市往往掩盖矛盾,而一旦步入熊市,矛盾与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当大小非躲在牛市的背后虎视眈眈时,没有谁预料到解禁后的大小非会给予市场重重的一击。不管承不承认,股改大小非与新老划断后新增大小限将对A股市场产生长期的影响,特别是大小限更是如此。
在目前的背景下,监管层除了继续全力救市之外,改变市场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同样不可忽略,特别是对于目前广遭诟病的新股发行制度更是如此。个人认为,有必要改革现行的绝大部分股份被人为锁定的新股发行模式,让小限(持股小于5%)与新股同时流通,缩短大非的锁定期限。一方面,可以避免新股发行价格虚高的现实,以规避市场向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另一方面,此举无形中减轻了将来小限对市场所造成的压力,而且还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合理定位,防止新股还未上市就饱含泡沫,并进而传导至二级市场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