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时期救市须采取非常措施

(2008-10-21 08:13:53)
标签:

财经

股票

a股市场

限售股

个股价位

    从998点到6124点,仅仅只用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从6124点到1802点,则一年的功夫都不到。这就是市场,一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股市场。

 

   去年的10月16日,上证指数摸高6124点,今年的10月16日,股指却收于1909点,并且,还是因为监管层出台三大利好救市,其后的相关措施鱼贯而出的背景下的收盘点位。一年的股市烟云,犹如南柯一梦。而伴随着股指暴跌的,是市值缩水近20万亿,更严重的则是投资者信心的几乎丧失殆尽。

 

    没有比此轮暴跌更具杀伤力的了。相对于四年大熊市的56%左右的跌幅,此次的暴跌,无论是其下跌的幅度,还是对于市场的影响,在A股市场短暂的历史上均属于罕见。当市场都在寻找暴跌的“替罪羊”时,市场的各参与方是不是也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呢?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去年股市被吹大的泡沫,定然会让市场付出代价;而当正向泡沫转向反向泡沫时,监管层救市措施的出台,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9月18日开始的救市力度,不能说不大。印花税单向征收、汇金公司宣布增持中工建三大行的股份、国资委明确表态央企增持股份,还有其后的松绑大股东增持行为、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分红与再融资挂钩、可交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的实施,等等等等,都凸显出监管层救市的决心。

 

    尽管如此,在出现了短暂的“井喷”之后,A股市场仍然重归弱势。保险资金几乎是持续的净卖出、证券投资基金玩起了短线操作,超过百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浮亏者不在少数,而更让市场担忧的,则是投资者信心的恢复问题。

 

    其实,自上半年中国平安“融资门”事件爆发以来,暴跌便时常发生,甚至于市场对于频繁的暴跌都产生了麻木感。四月份降低印花税与《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出台,纠偏式救市的效果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并且,由于没有后续措施,1802点的年内新低产生了。而即使是在目前,1800点被跌破,已成为诸多机构的共识。

 

    话说回来,如果此次的救市连1800点都保不住,救市的“成本”则显得过于昂贵。不仅救市的效果大打折扣,今后再次救市还能够唤起市场多大的共鸣定然存在一定的疑问。亦即此次救市不成功,付出的代价将不堪想像。

 

    截止目前,救市没能真正提升市场的信心,有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因素,有市场对于国内宏观经济从通胀走向通缩的担忧;另一方面,大小非问题的无所作为,或许亦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当规范大小非减持的指导意见几乎形同虚设,也就表明大小非的减持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而大小非问题之所以被形容为股市上方的“堰塞湖”,更在于其减持所导致的巨大负面作用。不仅仅对于市场的参与者,更对于市场的长远而言。

 

    暴跌70%之后,股价与去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应该说,从估值与吸引力方面来讲,目前的股价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此优势却没有演变为市场上升的动力。

 

    来自中登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大小非解禁数量为10.62亿股,当月减持量为4.53亿股,比8月份的4.8亿股略有下降。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超过总股本5%的账户累计减持比例为11.98%,累计减持量为80.63亿股,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小于5%的账户累计减持比例为44.46%,累计减持量为187.26亿股。虽然小非减持比例仍然远高于大非,但显然大非也不是省油的“灯”。

 

    笔者以为,不解决好大小非问题,此次救市存在功亏一篑的危险。毫无疑问,目前的市场正处于非常时期,对于救市,就应该采取非常措施。其中,进一步严格控制大小非的减持当提上议事日程了,比如以指数点位或者个股价位的方式,规范大小非的减持行为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其意在提升市场信心,增强市场的吸引力。而只有真正解决好大小非问题,此次的救市才不会重演今年四月份那一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