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展现在市场面前的是一串沉重的数字。
来自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报告显示,截至9 月 8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
51家公司股价跌破最新的每股净资产。其中,仅8日一个交易日,破净数量就增加了15家。基金方面,上半年5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64只基金净亏损约为1.08万亿元,尽管九成亏损为浮亏,但基金业的名义亏损仍创下同期最高水平。继*ST梅雁遁入一元股行列之后,目前市场上至少又增加了五家一元股。另一方面,伴随着股价的持续大跌,超过百家上市公司收盘价格已经低于增发价,其再融资面临着困境。
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形式,某种程度上,合理的再融资行为也有利于市场的资源配置。但是,如果股价跌至增发价格之下,显然原先的方案将很难实施,除非上市公司直接叫停,或者下调价格。更有欲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因A股价格跌破发行价,H股上市之路同样存在变数。
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不少,截止8月4日,就有超过18家上市公司调整了增发价格。顺势而为,没什么好说的。但如果其中存在违背承诺的行为,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9月14日,是中国太保H股市场上市的大限日期。显然,中国太保在这个期限内挂牌香港H股市场已经不可能了。事实上,中国太保正是因股价下跌而导致发行H股面临着困境。
中国太保《招股说明书》的“重大事项提示”中显示,在A股成功上市之后欲发行H股,主要“依据届时资本市场的情况确定最终的H股发行价格,H股发行价格将不低于本次A股的发行价格”。也就是说,中国太保发行H股时,其H股发行价格折算人民币的价格将不得低于30元。
但中国太保发行H股却并没有赶上好的时机。去年A股市场的保险类股票涨势凶猛,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的股价分别攀上149元及75元的高位。受比价效应的影响,中国太保因抓住了熊市的“尾巴”,其A股的发行价格亦高达30元整。但其上市后,首日便见到了最高价51.97元,随后便是一跌下跌。今年3月26日,向询价对象配售的3亿股上市,当天即以跳空低开直接跌破了发行,中国太保也因之成为今年首只“破发”的个股。自此,其股价再也没有回到发行价之上,目前的价格更是在16元左右摇摆。
正是因为中国太保A股的疲弱表现,才影响到其H股的发行计划。而且可以预计的是,中国太保A股股价短期内要想重新攀上30元的大关根本不可能,这无形中为其发行H股设置了障碍。
来自媒体的报道称,为了能够尽快重启H股发行工作,太保正在考虑调整原先的“H股发行价不低于A股发行价”这项承诺,以尽早登陆香港市场。中国太保欲在H股市场融资以做大做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将当初的上市承诺视同儿戏,笔者以为不合情理。
中国太保A股上市时的承诺,本质上不能说改就改,否则存在违规之嫌。而一旦做出了相关承诺,则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与执行,毕竟证券市场不是游戏场。如果上市公司的承诺说变就变,市场的严肃性又在哪里呢?退一步讲,如果中国太保可以不遵守当初的承诺,那么,股改大小非因对市场造成如此大的负荷,是不是也可能限制其流通呢?显然不能。
其实,摆在中国太保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A股价格重回30元之前放弃发行H股,要么通过提升业绩进而提高其投资价值,从而使股价攀上30元。相反,上市公司最不该做的是,以违背上市承诺的方式来达到发行H股的目的。
遵守承诺,不仅是上市公司保护其投资者利益的表现,与此同时,也考验着上市公司的诚信度。笔者以为,中国太保欲改变承诺的想法可以休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