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中铭
曹中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417
  • 关注人气:8,8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暴跌砸了基金的“脚”

(2008-07-25 08:46:28)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财经

公募基金

净值

股市

股票

                          《精品购物指南》  

 

    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基金,在股市价值回归过程中,也呈现出满目疮痍的惨状来。

 

    截至2008年6月30日,上证指数跌幅达48%,深证成指跌幅达47%。而58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未包括QDII)净值总额为1.99万亿元,比去年末减少近1.2万亿。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整个上半年,72只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1.06%,而165只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2.04%,私募基金的亏损少于公募。整体而言,公募基金跑赢了大盘,却跑输了私募,基民的财富也遭遇了大幅缩水。

 

    毫无疑问,股市暴跌也砸了基金的“脚”,并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投资者纷纷质疑基金的理财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新基金的发行没有重现去年异常火爆的局面,“袖珍型”基金亦不时出现,甚至于还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募基金是否存在清盘的担忧。

 

    基金理财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当年的“五朵金花”、“二八现象”,前两年大牛市行情时的“拼命骑马”等,基金均制造了火热的财富效应。但是,在这一切现象的背后,也凸显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所隐藏着的弊端。

 

    去年股指处于高位时,市场上已没有真正的“价值洼地”,但基金仍然高举高打,最终导致市场步入“三高”的格局,实际上也是将市场引入了高风险的境地。相反,经过持续的下跌调整之后,3500点之下,高位建仓时的基金却选择了低位砸盘。尽管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以及市场本身的因素对股市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但基金的砸盘行为也为其净值的下跌埋下了伏笔。

 

    对于基金,现在是赞者少损者多。不仅是因为净值的缩水,也不仅是因为基金的投资理念问题,而是关于基金现行的制度设计。当旱涝保收成为了基金公司的“尚方宝剑”,当基金可以抛弃持有人的利益而只顾自身利益的时候,市场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基金制度。

 

    尽管博时公司旗下某基金因跌破了价值增长线而停收管理费,但这只是个别的偶然事件而已,并不具备普遍性的特征。基金敢于追高建仓与低位砸盘,实乃因为得到了旱涝保收的“庇护”。退一步讲,如果管理费收入要与净值的涨跌挂钩,基金还会“勇”于追涨杀跌吗?

 

    代人理财变成了蚀人钱财,价值投资者变成了趋势投资者,市场的稳定力量反而蜕变为不稳定的因素,这才是目前基金的真实写照。此种现状一日不除,基金将难以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同。至于说基金今年交出的令投资者非常不满意的中报,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为今之计,对于基金来说,规范其投资行为才是第一要务。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规范投资理念才是所有公募基金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类似这两年股市暴涨暴跌现象的重演,今后还会多着呢!

 

    http://dzb.sg.com.cn/stylelife/czrs/26741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