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中铭
曹中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417
  • 关注人气:8,8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券商陷入“包销门”的弦外音

(2008-07-11 07:54:45)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财经

长城电工

券商

宏源证券

浦东

股票

    上市公司再融资因为认购不足,最后由承销商包销的情形在大熊市时期已经屡见不鲜。券商本想通过承销“捞”一把,没想到最终将自己也“捞”进去了。而且,由于市场行情不好,如果券商包销的比例过大,显然还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事实上,因为承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券商并非没有出现过。

 

    前两年股市行情向好,个股股价亦是水涨船高,再加上再融资的门槛有所降低,于是乎欲从市场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某些券商由于时机较好,几乎没有发生包销的现象,但后来者地没有这么幸运了。

 

    特别是在今年,股指暴跌,个股同样跌得面目全非,无形中更增添了再融资的难度。特别是对于股价已跌破再融资价格的上市公司而言,或许上市公司只好打退堂鼓了,如长城电工。中国证监会核准长城电工非公开发行底价是13.26元,而长城电工早在今年3月份就跌破了这一底价。如果上市公司真的要按计划发行,很可能陷入无人认购的局面,另一方面,承销商恐怕也不会乐意。

 

    长城电工主动取消定向增发,其承销商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承销商都会有“幸运之神”的降临。作为浦东建设保荐人和主承销商的海通证券,就由于申购不足包销了1.2亿股中剩下的9213.78万股,占比高达76.78%,并占公司总股数的26.63%。海通证券将因而坐上了浦东建设第一大股东的交椅,并将支付给浦东建设超过9.8亿元。无独有偶,宏源证券今年以来已被动包销了2次。在合加资源的公开增发中,以宏源证券为首的承销团耗资超过1.8亿元,包销了合加资源1217.4万股的剩余股份,占合加资源本次增发总股本的40.58%。而在今年初,宏源证券在伟星股份公开增发时,被迫以每股26.85元的价格接下伟星股份32万股股份,目前伟星股份的价格不到20元(已复权)。

 

    券商包销,首先是公开或定向增发的价格过高。今年以来,跌破增发价的个股频频出现。据Wind资讯统计,2008年上半年,共有77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方案,实际融资约588亿元,参与上市公司增发的30家机构投资者 (主要是基金),参与增发的资金缩水逾17亿元。参与增发即被套,不仅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参与者的“钱途”,当然也会打击其积极性。

 

    笔者早在前几年就建议,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应该杜绝由券商包销的现象。既然市场认购的意愿不足,至少说明其价格没有什么吸引力,实际上也是将再融资蕴藏着的风险转嫁到了参与者身上。但是,融资方却因有了包销这一“尚方宝剑”,而毫无风险可言。并且,因为包销,还会助长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冲动,无论是对市场还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有必须引入再融资失败的制度。也就是取消券商包销,一旦市场认购达不到一定的比例(比如70%-80%),则宣布其再融资失败。此举不仅能够抑制上市公司随意融资的现象,也有利于降低再融资时的相关价格,真正实现还利于民。

 

    事实上,上市公司再融资本无可厚非。重要的是,不能总是以“狮子大开口”的心态,恨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A股市场之所以亦被称为“圈钱市”,就是由于上市公司常常抱着“圈钱”的心态,而忽视了回报投资者。而且,纵观那些实施了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了呢?到底有多少能给股民满意的回报呢?

 

    更有某些上市公司,在行情走好的纷纷推出再融资计划,而处于熊市时,则蛰伏起来等待时机。这些上市公司的所作所为,本质上是在践踏市场的游戏规则,践踏着市场的“三公”原则。无论是对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也好,还是建立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也好,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券商陷入“包销门”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此种明显存在弊端的再融资制度的听之任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