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价值投资成为一块“遮羞布”

(2007-10-22 16:20:39)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证券/理财

 

                     2007-10-22《每日经济新闻》沸点特稿

 

    熊市时,基金因为不能为其持有人带来回报却坐收管理费收益,而遭遇市场的普遍质疑。目前的大牛市行情中,基金虽然个个“身手不凡”,业绩不错,但对基金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以业绩博取规模,以规模博取管理费收益,这已成为基金业的一种发展态势。若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优异,老基金打开申购或发行新基金时就会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否则,要么门庭冷落,要么募集时常常达不到设定规模的上限。资本市场中一切“利”字当头,置身其中的基金同样不能例外,但基金显然绝非仅仅局限于此。监管层当初推出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引进QFII,其目的除了稳定市场防止大起大落之外,还在于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

 

    事实上,没有哪一只基金不是高举着价值投资的大旗,但到底又有多少基金是在进行真正的价值投资呢?

 

    中邮优选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已,其投资行为与契约所称的“采用战略资产配置为主的配置策略”明显存在差距。年换手率高达600%,频繁买进卖出,和一般的投机客相比较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不容忽视的是,牛市越是向纵深发展,换手率高就意味着其后的建仓成本越来越高,基金面临着的市场风险也就越高,这种风险最终会被转嫁到持有人身上。亦即基金在博取高业绩的同时,是以持有人承担风险为代价的。基民将多年的积蓄、血汗钱投资于基金,无非是为了获得回报。虽然投资基金不论何时都有风险,但这种“类庄股”式的风险之大恐怕不是一般基民所能想象和承受的。

 

    以笔者看来,A股市场虽然已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但仍然没有摆脱“概念式”炒作的束缚。基金不断变换的投资理念,其实只是相关“概念”的改头换面而已。当年沪东重机这只 “丑小鸭”变身为“白天鹅”中国船舶,股价早就超越了估值水平,基金仍然趋之若鹜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说以前是由于中小投资者的博傻行为常常导致市场风险的话,目前占流动市值40%以上的基金已经接过了风险接力棒。而且,基金的博傻行为危害性更大,后果也要更为严重。当价值投资已成基金的一块“遮羞布”,市场出现嬗变或许已经为时不远了。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824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