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财政部宣布调整证券交易(股票)印花税税率的消息公布后,反倒造就了认沽权证的一片虚假繁荣。
可以说,证监会两次“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与央行“组合拳”的失效,导致了调整印花税政策的出台。其出台的目的有二:一是挤压泡沫,提高市场的投机成本;二是规避市场失控后的巨大风险。
印花税由1‰调整为3‰,幅度高达200%,市场确实有不堪承受之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6月份的印花税收入超过前五个月的总和。有热心人士进行了一番测算,按此前每天两市保守的3000亿元成交量算,再加上券商手续费,全年两项费用将远远超过2006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
实际上,在股指经过了一波反弹后,市场的成交量便被“调整”下来了。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更是地量不断。地量的出现,折射出市场人气的涣散与信心所遭受的打击程度。
毋庸置疑,无论是黄金十年也好,还是大牛市也好,能否真正成行,均离不开政策面的支持。至少在印花税调整之后,市场感受到了来自政策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一日不消除,市场的信心就不能恢复,牛市进行曲亦可能就此划上不完整的句号。
大力推行市场化应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实施调控,而决不可给“政策大棒”留下挥舞的空间。否则,“政策市”的外衣将永远无法剥离。不仅会为投资者所诟病,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市场。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效率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从全球看,取消印花税已形成一股潮流。如果说要与成熟市场接轨的话,那么在这方面也应该进行对接,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即使是考虑到具体的中国同情,一次性200%的涨幅也有偏激之嫌。
希望印花税能够早日下调。一方面,其释放出来的信号有助于稳定目前飘摇不定的市场,同时更能体现出监管层的呵护之心。若此,不仅是全体投资者之福,亦是市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