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观省优质课一等奖《回忆鲁迅先生》
(2019-02-26 22:24:02)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师课堂 |
1.先看三个训练目标:“读一读,概括事件;品一品,分析人物;练一练,学写旁批。”板块思路很清晰,既包含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三个层面的目标任务,又有教材重难点、训练点的明确指向,即这节课“教什么”目标定位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
4.最后一个环节,“练一练,学写旁批”,则是学生通过训练的方式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的思考:1.事件概括的最基本方法:人物十事例,七年级上半期就已训练过,还界学生花大量时间讨论吗?2.本课的导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到了一个什么的童年鲁迅,引入鲁迅擅长在叙事中写人,导入本课,切题太慢。3.自读课如何上出自读课的味道?如何区分自读课和教读课?两种课型在设计上的异同点在哪?
我的思考:1.作文的训练如何突出章法,文无定法,但有章法。老师的范例就要起点引领示范作用。2.细节描写的方法,归纳不够精准,其实就讲了三点:巧用系列动词,调动多种感官、(五觉写事)、妙用修辞想象,老师却在来回绕。3.学生训练有提升空间,课堂容量太单一,就绕在“全方位感官”上,而系列动词的画面感,妙用修辞的语言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的形象感都没突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