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铃声飞扬
铃声飞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34
  • 关注人气:6,8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蕙花村”也叫作“兰亭”

(2017-08-28 16:23:39)
标签:

铃声飞扬

蕙花村

来历

兰亭

兰花

分类: 窗外景色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与黄山畈村委会主任吕杰军、越州兰苑董事长钱建法很是投缘,让我这样一个外乡人了解了许多漓渚镇的养兰历史,学习了许多关于兰花的知识,对兰花以及兰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在“七夕”时节,端坐在温馨的灯下,写有关“兰”的点点滴滴,也算是件浪漫的事。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这几天,我狠下功夫,对兰花知识进行恶补,也仅仅是些皮毛而已。我了解到,对中国人来说,提到“兰”,指的是文化意义上的兰花,即中国的兰花,或者叫“中国兰”、“国兰”;与此对应的叫“洋兰”。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莲瓣几大类。原产在热带色彩瑰丽的兰花如卡特兰、蝴蝶兰、万代兰、石斛兰等经欧美改良到东方我们把这类外来的兰花统称为“洋兰”。


另外,兰从生活习性上分为附生兰、腐生兰和地生兰:附生兰主要生活在树干或枝插上,依附于苔藓、腐殖质生长,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所以也被叫做热带兰。腐生兰自身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依靠真菌汲取养分,中药天麻就是一种腐生兰。地生兰是兰科的一大类,也是我国传统种植的品种。君子兰、紫罗兰、米兰等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兰花”,它们是另外的科、属植物。


兰的花讲究瓣形。在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捧: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鼻:即柱蕊,位于两捧瓣中间。舌:即唇瓣,位于柱蕊下方。兰花的经典瓣形主要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色花、奇瓣等。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除了这王者之香,还有那“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的精神气质,以及“兰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的种种称谓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按照这些知识,我尝试着对我看到的一些兰花进行分类。这是一盆建兰,也称四季兰,(这个品种多生在福建一带,故称建兰)是梅瓣的。这盆也是建兰,钱总说是市长红,是台湾一位市长培育出来的品种。这盆还是建兰,竹叶一样的瓣,不知道什么名字。这一盆是墨兰,达摩冠,矮种的。这是一盆春兰,明年春天开花时再品鉴吧……

http://s5/mw690/001c95dJzy7dNDWtSYY34&690

http://s2/mw690/001c95dJzy7dNDWQyKBb1&690

http://s3/mw690/001c95dJzy7dNEaOh4612&690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兰花的阵阵幽香中,我还有一个多年的心结没有打开。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庄——广灵县蕙花村,为什么叫这个名号?她与兰花是不是有某种关系?这诗意满满的名字,不禁想起中学时代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歌——汪静之的《蕙的风》: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雅洁的蝶儿/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想去寻着伊呢/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感谢信息时代,通过网络可以搜寻我所需要的东西。我下载了PDF版本的《广灵县志》,竟然发现了关于“蕙花村”名字的由来——“相传明代,村四周皆为大道,呈“井”字字形,似花池;村外草木丛生,蕙兰花香四溢,故名。”果然,她与兰花有关。http://s4/mw690/001c95dJzy7dNDZB6gj93&690


继续搜索,又找到了一个叫杨年生的学者的文章,他是山西应县人,笔名大山

,主要专注于《水经注》的系统探究。他的文章发表在2017215日《朔州新闻网》,题目为“《水经注》㶟水(桑干河流域)新考”,其中对《水经注》这段“祁夷水又东北,迳兰亭南,又东北,迳石门关北,旧道出中山故关也”解释说,“祁夷水即今壶流河,发源于山西浑源、广灵交界处的石人山一带;兰亭初步考证为今广灵县蕙花村,该处汉遗北邻壶流河符合迳兰亭南之描述;石门关约今广灵东、西石门村一带。”这些考证的出处,在他文章的附录里一一指明:来源于“刘维毅:《山西古今地名词典》,三晋出版社,20099月,第76页”和“山西文物局:《山西文物地图集》()2006年,中国地图出版社,第112页。”

http://s7/mw690/001c95dJzy7dNEzSrWud6&690


我惊诧于自己的推测,为自己几日来在网上的搜索而感动,我更惊诧于自己与兰、与兰亭的缘分!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儿时少年时养育我的村庄叫兰亭,在不惑之年我打拼的地方有兰亭。时空交汇,斗转星移,我是不是就是壶流河畔屈原

“薜荔拍兮蕙绸,荪桡兮兰旌”的一颗“兰蕙”? 亦或是越王勾践择地而在兰渚山上种下的一颗“香草”?或者“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寸心虽不大,容得许多香”……


七夕夜,我静静徜徉在这“兰”的梦想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