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融入城市先从社区开始
文:蒙阳雪锋
对于大城市,我们还是应该根据城市的承载能力,逐步地先解决那些长期在城市工作、有固定职业、有固定住处、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的。摘自昨日温总理与网友在线访谈之谈农民工问题.
在历次的与网友现在访谈中;温总理曾多次谈到农民工问题;特别是昨天的访谈短短两个小时的访谈时间提到农民工之处竟有十次之多;在所有回答的20个问题当中;所占的比重与分量那是相当大的;由此一点可以看出总理对农民工这一问题的关心程度可见一斑.
应当说,这个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很多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暂时不能在城市落户,这也是当前阶段社会现实问题.但他们对融入城市却有强烈的愿望.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家在制定长远规划的的同时;不妨先借鉴一下长沙的成功经验;即农民工融入城市先从社区入手.
社区是个人生存和生活的空间,群体归属感的培育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功能。我国的城镇社区服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政部的积极倡导下,已经开展了多年。《GWY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GWY,2006)明确指出:“要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作为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和自我服务能力。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当前阶段,政府要进一步整合管理职能,劳动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密切联合,在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劳动保障问题的同时,积极接受和吸收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当前,我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方式。笔者认为,社区管理和服务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更愿意融入城市,其自身自主意识也极其强烈。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了城市的社区建设,显示出强烈的融入社区的意愿;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被排斥在社区组织、社区活动、社区管理之外,难以融入到社区生活,没能参与社会管理。即使有限度的参与,也表现为参与层次低、范围窄、内容单一,农民工的诉求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合理的解决。尤其是作为基层服务平台的各级工会组织和城市居民社区,将新生代农民工排除在外,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整合。
笔者认为;应当改变原有的管理制度;应当以合理引导为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区管理。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是一个冲击。应该切实改变管理理念,变治安管理为社区管理,将农民工纳入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服务。依托社区的民政、劳动、教育、文化、卫生、治安等方面的平台,将服务公平地落实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一个社区成员,重点解决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需要。
应当以鼓励支持为基本原则,广泛动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事业。将农民工作为社区参与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其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维护其自身的政治、社会权利。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发展事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参加社区发展事务的事例,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还要动员农民工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其自身文化生活,最大可能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笔者希望这一宣传口号也能够成为包括农民工在内滴所有社区居民的共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