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整车

(2011-11-11 13:35: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汽车那点事

都是近几个月和网友讨论时的看法,记录的价值在于花了力气去打这些字。

难得码这么多字,以后也难得会再有了。毕竟汽车业不是我研究的方向。

记录删除了无关的语句,修正了某些数据。

 

 

2011-11-08
未来之星:“江玲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产品结构和客户满意度,售后服务完善、产品成熟稳定,其他因素都是一些补充和竞争优势的体现。”。http://blog.sina.com.cn/lamlee66
虽然我并不投资汽车股,但我觉得您的分析都基本切中要点。
他的最大优势是产品成熟可靠,至于售后,其实江铃极少坏,这得益于五十铃优秀的原始设计。而且近二十年了,市场上自发形成了庞大的售后维修保障,配件随处能买到,结构简单易维修。这么多年三大总成基本没有任何改变。客户满意度也是基于上述原因。
 
2011-11-08
很多人看好重卡,无非是这几年均保持高速增长率,打个比方:去年增长100%,今年100%,就能推断明年也100%? 王传福去年也是这么推导比亚迪的。  一个企业昨天不死,今天不死,不代表明天不会死,关键很是要懂这个企业,往绩不是首要考虑因素。
重卡是基本是进不了城市市区的,一般在城郊的物流园。一辆长途运输的拉100吨货物的重卡在两个城市之间穿梭,这两个城市需要配置能把这一百吨货物化整为零运进市区的轻卡,每增加一辆重卡,就要相应的增加若干的轻卡。(拉煤和工程重卡例外)。
至于“高端轻卡,自主技术领先,质优价低”,有不同看法,高端算不上,中端吧,和庆铃比差距太大了。虽然自主技术领先,关键是和不自主的比大幅落后啊,用技术成熟产品可靠来形容似乎更合适。质量因为先天因素比福田江淮那些是好得多了,但比庆铃还是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和五十铃分手后。价低也不对,是比庆铃低,但比福田江淮贵,和他的市场定位符合。产品中上,价格也中上。轻卡方面这几年新品力度最大的是东风。
 
2011-11-08
江铃其实最主要的确实是客户口碑,他依然带着五十铃的光环迷倒众生。江铃现有的产品线不足以支撑50万辆产能,到时费用就高了。江铃的未来取决于长安汽车。
 
2011-11-08
龙头之说值得商榷,无论是产量产能产品,江铃都不领先。
物流业发展、全民皆商带动最快的是小面。
很多城市对货车都是有限制的,因此成就了金杯,江铃的产品线亟待完善。全顺客户面很窄又贵、SUV小打小闹,陆风早就不复当年勇了,市场上可选的早就不止陆风一个。今年末月销SUV前三甲一定是长城、本田、比亚迪,月销两万很正常。江铃不知能否入前十?
我觉得,江铃和庆铃一样,优势都在于五十铃的光环,区别是庆铃有五十铃的支持。
 
2011-11-08
我觉得江铃做强自己现有的产品最重要,最好不要眼红别人,尤其是重卡。他的风险来自于扩产和新车型带来的费用增加,在它完全陌生的领域早就有许多大鳄了,江铃涉足那里全是劣势。
江铃最应该做的是提高制造和装配水平,争取从长安福特那里拿到新车型的生产权,历史证明,江铃自己研发的新车型都不如人意。
 
2011-11-08
因为目前市场上轻卡的竞争其实也不小,产品很多。
江铃的未来还有两点是要重视的,一个是长安的动作,江铃的实际控制其实是长安。二是国家的法规,这也有两个,一个是排放,二是城市交通限制会限制轻卡大发展,反而是金杯、东南、福田风景等轻客承担了货运任务。全顺太贵了。
即使降低5%影响也不大,销量不会因此而大增。因为和下面的那档还是有差别,降低5%-10%不足以动摇福田的客户。

限制轻卡在很多城市其实是早就有的。  全顺用来拉货其实是普遍存在的,类似于金杯、瑞风。这点从全顺的底盘结构上先天就是,外国叫“工具车”。
另外以我的经验去看,江铃靠自己要开拓成功的新产品难度不小,所以大的变革留意长安、福特在中国的策略就显得比较实际。


2011-11-10
大方向区别只在于有人觉得汽车依旧会保持高增速,而我认为这两年增速会下降,注意是增速而不是总量。因为扩产过快过大,多了就会降价,扩产导致成本上升,跌价导致利润下降。需知扩产比例远远超出需求增速。年初的销售目标今年能完成的没有几个,最离谱的当然是比亚迪。以为卫星能上天,现在一看根本还在地上没动。
假如真要投汽车行业,老实说,我会投汽车配件而不是整车,因为细分中有垄断特征的龙头股还是不少的,虽然很多没上市,但上市中也有几个,只是低估的极少而已。基于上面说汽车的原因,汽配是以销定产的,至少他没有扩产带来的成本压力。
另:长城销得最多的其实还是汽油车,那个柴油占比没多大意义,因为国内能用在轿车上的柴油机长城的高压共轨研发了几年,基本上是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其他的小车柴油机主要就是来自韩国现代和江铃的发动机。总的来说柴油小车的销量不大,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大。
长城的车型是自主品牌里面最多的,长城用的是柔性生产线,扩充车型很方便。
 
2011-11-10
整车,需要面对的是无数的有不同需求的客户和众多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哪家能有无敌的品牌优势。
汽配,需要面对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客户和有限的几个竞争对手,甚至有的至今还没竞争对手。
理论上汽配能活得更久,虽然它并不一定能活得最好。
 
2011-10-06
不管中国怎么堵车、限购,即使堵到全部大马路上车头接着车屁股,都无法阻挡富起来又爱攀比的中国人特别是广大的三线城市和农村人民“我也买辆车”,大家都买,不买就寒碜了。
 
2011-10-12
福田汽车是比较熟悉的,它如何从无到有的成长历史知道点。至于它好不好就两看,首先他的产品因为前些年抢占了市场空隙所以发展得很快,(和前几年的华菱汽车一样,因为最大那几家卡车厂没有料到重卡市场会如此大)。但目前所有主流商用车厂都已经非常重视产品多样性,所以福田的增速肯定不会如前些年快。
 
2011-10-13  
福田其实技术实力是主流商用车中比较差的,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总成都是靠外购件,看他的毛利就知道。因为前些年挣了不少钱,这几年也在努力研发和购买这些生产技术。他在印度的项目我不清楚,不知道是什么车型。不过他扩张的步伐太快了,虽然有北汽支持,但只要市场不景气,像他这种靠外购主要部件的一定最不好过。
我不相信商用车在印度能生产得过TATA,TATA可是印度的骄傲,举国支持的公司,无论资源、政府支持力度、市场等都没法和TATA竞争。整个南亚地区都是TATA的天下,连日本车的日野五十铃都搞不定。
福田汽车哪有这么多钱去搞印度项目?这个项目近期开工的可能性我看不高,印度对中国公司的管制是仇视性的,看看中兴通信等在印度的遭遇就知道了,何况这次是去和印度之宝TATA抢食?除非他和TATA合作,不然这个项目可行性不是很高,印度政府的阻力超大。

假如印度项目展开,我的判断是这个项目假如是重卡的话必然亏损,印度的法规似乎是必须在印度境内采购配件,二十几亿在中国够用,在印度肯定不够,光基建、模具、冲压件、总装线都勉强,印度可不像中国能有玉柴、法士特、青汽这些三大总成生产商。TATA会给对手供货吗?在印度干汽车业,谁也绕不开TATA。

福田一直挂在嘴上的连续七年全国商用车销量第一也是有原因的,福田把自己的几乎全部产能都算作商用车(补充:市场上很大一部分叫农用车)。而且福田的生产模因为大量采购外协件(业内叫外部协作厂,一般叫供应商),所以产量是比全部自产的公司要高的,因为可以完全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组装就行,不像其他厂所有零件都要用预测去排产。

 

2011-10-13
其实哪家最受欢迎只要走高速或长途的时候看看重卡的厂牌就能知道一二,福田也是最多的之一,不过这几年那些真正底子厚的正牌卡车厂发力,福田已经没有了04-07那段美好时光。国内的重卡以重汽(潍柴)系、解放、东风技术水平最高。国内也只有这三家是所有零部件自研、自产,甚至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他们三家都是军供。
 
 
2011-09-23 其实中国的商用车中的客车出口是很厉害的,而且利润很高,因为和外国的比便宜太多了,几分一的价格。欧洲和东南亚非洲等都有大量的中国客车。卡车的话东南亚和非洲是中国的主要市场。中国品牌的轿车想打入欧美日韩等汽车大国很难,看看日韩当初的艰难就知道了,进去也没钱赚。和人家的汽车文化和底蕴比差得太远。
 
2011-09-23 其实对比一下各个主要整车厂宇通、亚星、金龙、中通、潍柴、福田、上汽、BYD、长城、江淮、长安、一汽、海马等的报表也能看出中国每年汽车出口的大头全是商用车。其实中国汽车配件的出口据我推测应该比商用车出口还要大,只是缺乏统计而已。每年开会都有大把的老外拿着零件样品来大把的订货。另外装饰件轮圈香水等也很厉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