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990年以来A股和港股约四千家上市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288个中类的行业区分,逐个检验每个行业中类长期持有的投资回报.进一步确认了:短期炒做无行业规律可依,可能有市值大小区分;但从长期投资而言,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有很大的差别。
一、最好的投资是“五消”型投资
1.消费独占
(有顶尖的品牌);
2.快速消费
(有重复的需求);
3.大众消费
(有广阔的市场);
4.奢侈消费
(有提价能力);
5.成瘾消费 (有忠实的客户群)。
二、投资要尽量避免“三高”型的企业: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
把A股和港股近四千家上市公司按行业中类分别研究,发现有些行业二十年来一只大牛股也未产生过,有些行业牛股产生甚少,有些则牛股成群。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重要一点,还是与行业是否命犯“三高”有关系。从长远来讲,但凡成长性不太强的行业,多多少少属于“一高”或“三高”。
“高投入”的钢铁、汽车、发电、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采矿等行业,创建时一次性投入就是巨大的数字,以后还贷都是艰难的任务,它们同时又是重装备型,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它们的资本性开支又很大。
银行是天然“高负债”行业。
“高能耗”行业中的化工业,大部分是成长性“劣马”,是那种“三高”俱全的行业。
“三高”型行业大多数是周期性行业,有些在短期内牛得不得了,如果你有本事做好周期性股票,就另当别论。然而即便如此,周期性投资也绝不轻松。
最好的快乐投资应是“五消”型行业,它们是“一高”也不高的。
三、投资要精选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审视20年来股票市场行业发展数据,再加以思考,除了命犯“三高”(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的行业成长性不高外,还有一些行业一直表现不佳。它们属于那种注定有“天花板”的行业。
1、售价天花板。
价格受限制,没有自主提价能力。水、电、燃气、公交车和公园等公用事业是一大块。除了香港地铁以外,你在公用事业行业中找不到一只长期大牛股。而香港地铁之所以傲视群雄,那是香港政府特许它开发地铁上盖物业。除此之外,报纸也没有涨价能力,它只能在广告上向企业提价。自行车和低档手表等也是提价弱势群体,价格涨幅远低于30年通货膨胀的升幅。以上还不是最惨的,汽车、家电、电脑、手机、电话费等,它们的售价一直在下降!
2、容量天花板。
就是规模受限制。公路、隧道、桥梁,名山、名水、名塔,你就是通行者如云,旅游者如雨,毕竟容量就是那么大,要在这些行业产生几十年涨几十倍的大牛股概率较低。黄金地段的百货公司和餐馆也是如此,除非你走上连锁的道路。
3、产量天花板。
有些企业的产能就是物资储量,非常固定,除非你对外收购。巴菲特一直不喜欢矿业股,他说:“我很难想象一座矿山采掘三五十年后变成一口空洞的样子”。
油煤会挖光,金银会采光,只有人的创造性最为宝贵和恒久。当然,这是超长期投资者才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在有限的投资生涯中遇到的具有产能瓶颈的行业,受制于稀缺原料者居多。
4、需求天花板。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来就没有很大的需求,有点象一则中国老笑话所说的屠龙技,学会了屠龙却找不到龙可杀。很多高端处方药没有OTC药赚钱,原因就在于此。很多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长远而言也不适合长期投资。另一种情况是需求中断,这是最为致命的天花板,可称之为夕阳天花板。只要想一想保龄球馆自己不保龄、黑白、彩色胶卷突然被遗弃、传呼机不再“BB”鸣叫,养路费收费行业的四万名员工突然随着费改税一下子失业、全行业消失,都会让长期投资者不寒而栗!
让我们时时对高科技行业心存敬畏。
5、成长天花板。
又可戏称为恐龙天花板。指的是企业自身发展过大造成的效应。有些企业在行业中发展成了巨无霸,把企业变成了行业。例如某一企业在世界集装箱领域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份额之后、某一企业在世界港口装卸机械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额之后,成长性就大大削弱。缺乏后劲,缺乏市场空间。美国企业策略委员会对世界50强进行了分析,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50强企业进入50强以后,增长速度就由原来的高增长降为百分之三到四。它们必须靠并购来保持高增长。
相比短期炒做而言,长期投资者的风险主要在于时间的成本。一个失误带来的损失在十年后才发现无法弥补。这就必须在投资选择上慎之又慎。我曾持有某个公用股数年之久,回报之低让我一直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