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小方先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十六把钥匙

(2018-05-16 20:35:08)
标签:

转载

拎出文言文的十几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它们是:

  1. 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 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 异体字     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涙,同“泪”;愬,同“诉”。

  4. 破读字      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5. 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如:粪土五侯荣。粪土,名词用如意动。

  6. 词序     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       未之有也。      [三]思而后行。

  7. 双宾语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 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 被动式    “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      联绵字、偏义复词…

  11.虚词     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12.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 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 文体     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 特色与表现手法      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 同源字      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论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我们认为,把这串钥匙交到学生手上,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研读文言文的主动权。学生依照本教材的示范,在解剖了数十篇文选的语言要点之后,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从而顺利地闯过文字理解关。(原文为高小方先生所著《古代汉语》前言中的一部分内容,字体为繁体,且部分字下有下划线。丹巾所引乃扫描版,其无版权页,为方便阅读,并以简体字更之,若有谬误,望批评指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