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试图将时间打桩进土地的诗人
(2020-02-05 15:17:25)
标签:
杜鸿文化时评 |
不同于建筑工地为高楼的稳固打桩。袁在平龚兴华伉俪以文字的形式,聚沙成塔地汇然于《三峡史海钩沉录》,然后试图通过三峡宜昌乃至更广袤的空间和地理的文化事象及历史碎片,以打桩的方式,将时间打入这片被楚文化、楚文学所浸透得无以复加的瑰丽土地。
基于诚恳和对当年愚弄我之父辈语言的热爱,或者是狂热崇拜,我得向大家完成“三个老实交待”“四个洗新革面”。三个老实交待,就是,老袁书中的部分篇章,我是他的网络第一编辑,曾经在《湖北日报》网、凤凰网等媒体推出。记得当时,和一个完全不懂网的青年诗人沟通推出的事宜,那种困难程度,过来人完全可以想象。但是,我能够极富耐心地帮他,连我现在都佩服自己。二者是楚庄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作为楚人后裔,自感和老袁有异曲同工之心曲,而且保持了“欲望如金”的财富。三者是,老袁“青年诗人”的桂冠,是本人冒昧加封,没想到颇有市场。不少学者和作家,都从老袁的骨子里进行了剖析。比如符号先生说,老袁一说话,就满面通红,激情似火。颇有同感。
“四个洗新革面”应该说是基于老袁出版了这本书,带给我的启悟。第一点启悟是,袁在平龚兴华伉俪的《三峡史海钩沉录》开掘了本土文化事象已经或是即将被湮没的辉煌,起到了抢救性的作用。第二是以清晰强烈的逻辑性和文化伦理,廓清了本土文化符号及其事象的谱系,呈现了其真相。做到了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和拔乱反正。比如,《隋灭陈峡江荆门虎牙滩之战》一文把纷乱而悬疑的历史脉络、历史事实之本来面目梳理揭示得十分清晰深刻。
第三是文本的字里行间,透出作者严谨的治学作风,严密的逻辑推衍和深切的人文情怀。第四是复兴了西楚文化、西楚文学,呈现了接近源头和碎片式的以楚文化为主体的细枝末节的样貌集萃。
当然,文本的不足之处,就是文体意识和文本意识没有突显出来。集纳一体的文化事象,如果能够旗帜鲜明地置构于西楚文化、西楚文学体系之下进行系统呈现,就将文本的学术性与作者主体性的思考融通得更加完美。总之,祝贺青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