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楂树后,宜昌迈向影视洼地?

(2010-09-19 15:28:52)
标签:

杜鸿

宜昌

山楂树之恋

夷陵之战

影视

山楂树后,宜昌迈向影视洼地?

山楂树后,宜昌迈向影视洼地?

《山楂树》后,宜昌迈向“影视洼地”?
发表时间:2010-9-16 7:48:45 来源:中国三峡传媒网—三峡商报 编辑:杨成 http://news.cn3x.com.cn/images/sc.gif

 

记者 朱云峰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宜昌的一个小乡村里的知青故事,被搬上了国际大导演张艺谋的银幕,从此这段“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为世界所熟知,《山楂树之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纯爱”的美好回忆。炒作追捧之后,感动落泪之后,《山楂树》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作为故事原发地、电影拍摄地宜昌的热情会不会像这曲绝恋一样烟消云散?
  
  “我们不该随着电影的退潮而停止探索,宜昌可以借机进军影视产业。”宜昌市文联秘书长杜鸿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新奇的设想——把宜昌打造成“影视洼地”。

  一个大胆新奇的设想
  
  其实早在2005年,杜鸿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当年,宜昌市政府就如何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广开言路,杜鸿即向市政府建言“拍摄夷陵之战,打造影视洼地”。
  
  “把宜昌打造成影视洼地”无疑是一个需要勇气的想法,杜鸿却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
  
  现供职于宜昌市文联的杜鸿,在宜昌乃至全国文艺圈都小有名气,其多篇文学创作在全国获奖。在2006年以前,他主要从事散文、小说写作。2006年以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这个领域走进了死胡同”,于是转攻影视剧本创作。他曾将自己的小说《石牌保卫战》改编成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由他担任策划和首席编剧的纪录片《走进山楂树之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片荣获当年中国电视艺术协会金奖。
  
  多年的“从影”经历和张艺谋选择宜昌拍摄《山楂树之恋》的巨大喜讯,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座城市的银幕热情
  
  电影《山楂树之恋》在宜昌的热度果然没有出乎杜鸿的意料。
  
  从4月份在远安开机到9月15日宜昌首映,关于这部小说和电影的故事一时成为宜昌最热议的话题,老三和静秋的凄美爱情成为纯爱的标本被传诵和解读,媒体之间也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话语争夺战,一大批跨越各个年龄层次的“山楂迷”几乎一夜诞生。
  
  “宜昌从来都不是一座缺乏文艺热情的城市,楚人骨子里蕴藏着文艺细胞和娱乐精神。”杜鸿说,“电影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宜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点可以从城区各大影院的放映大厅和票房收入得到印证。”
  
  一次合乎情理的关联
  
  吴卫华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影视文化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与独到见解,虽然他对杜鸿的设想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但是他依然肯定了电影与一座城市文化、经济的高度关联。
  
  《山楂树之恋》拍摄地花落宜昌,张艺谋与宜昌结缘,他对一手促成这段佳话的宜昌市领导的文化敏锐性,表示了钦敬,“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经济也是走不远的。”
  
  文化是经济的幕后推手,而电影是实现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载体,电影是具有带动效应的上游文化产品。《山楂树之恋》宣扬了“纯爱”的主题,讴歌了人性真诚,这为宜昌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元素,“山楂树”、“纯爱”可以成为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新名片。
  
  引入商业电影,无疑是一条“成名”捷径,宜昌抓住历史巧合与机遇催生电影《山楂树之恋》,无疑具有文化先见性,像因《十面埋伏》而走红的茶山竹海、《英雄》中的九寨沟、《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张掖都是成功的先例。
  
  “无论宜昌是否有打造‘东方好莱坞’的雄心,借力商业电影的探索总是有益的。”吴卫华为此列举了两个生动的案例。
  
  如前些年,黄石市和电影《黄石的孩子》嫁接,其实影片剧情、人物和黄石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仅仅因两字之同,黄石市为刻意营造一种错觉,全力为电影举办了一场空前盛大的首映礼,而黄石收获的不仅仅是耀眼的“星光”,更有国际知名度。
  
  此外,唐山市在引入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城市文化和形象都得到极大传播,是一次典型的成功尝试。
  
  一串打开“梦工厂”的钥匙
  
  对于宜昌打造影视洼地的可能性,杜鸿自认为找到了开启“梦幻工厂”的钥匙。
  
  他认为,首先宜昌影视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从古代、现代到当代,可发掘成影视的素材多如牛毛,如屈原、昭君等文化名人,夷陵之战、长坂之战等三国战事。
  
  相比以上题材,杜鸿认为宜昌最大的影视素材存在于近现代军事战争,如“石牌保卫战”、“九四暴动”等,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宜昌有一批创作人才,成果需要转化,电影将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作活力。此外,宜昌还具有绝佳的地域环境,山水灵秀,电影外景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影视产业生存的温床和土壤。
  
  宜昌文化产业与电影产业适销对路,天生是一块打造影视洼地的绝佳材料。
  
  一个让人憧憬的开端
  
  要扛起影视洼地的大旗,在宜昌面前横亘着几座高峰——江苏无锡和浙江横店,它们的文化产业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作为“江南第一镇”的横店,地处浙中黄金旅游线,是亚州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如何区别于无锡和横店模式,闯出第三条影视行业之路,这无疑是一道更现实、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无论是好莱坞、韩国釜山,还是中国横店模式,都是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又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以横店为例,已完全能够实现“拿着创意进来,拿着钱出去”的整个影视产业流程。
  
  杜鸿认为横店、无锡并非难以逾越的高峰,宜昌地处巴楚文化地域带,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特征,因而可以区别无锡、横店“双雄”,立足荆楚、三峡文化做文章,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无锡和横店模式可以作为宜昌的他山之玉拿来借鉴。
  
  前不久,作为全国首家以“山楂树”命名的文化传播公司——宜昌市山楂树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李志伟也表示,宜昌具备打造影视洼地各方面的先天和后天条件,他对这个设想抱以期待和憧憬。
  
  “目前,宜昌在影视产业上存在产业规划相对缺失,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滞后,影视创作队伍自生自灭等困境,但是因为《山楂树之恋》,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